(正文5号宋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版心为44行×44字 )
DOI:****(小5号英字)
题目(3号黑体,居中)
(应简单明确,并力求包含尽可能多的内容信息,总字数一般不超过30字。应明确简洁地反映研究成果的实质和特点,不使用不规范的缩略语、符号和代号,不常见的外文名词和化合物应写全称。)
作者姓名(4号仿宋体,居中)
(请写姓名全称,姓在前名在后,不采用缩写。通讯作者右上角标记“*”,并在首页页脚写明其电子邮箱,多名作者用阿拉伯数字右上角标注。)
作者单位(小5号宋体,居中)
(作者的工作单位应写标准的对外全称(包括英文名称)、并写明所在城市、国家和邮政编码。)
摘 要 高度概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展示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列出具体的实验条件及主要实验数据。力戒空洞,删除评论性语句。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道了……现状”等记述方法标明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400~500字。(小5宋体)
关键词 需有3~8个关键词,分号隔开,中、英文关键词(包括顺序)要一致,化合物和表征手段等名词应采用中英文全称,不要使用分子式和英文缩写。(GB 6447-86 文摘编写规则)
(引言为5号宋体,GB 7713-8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1998))应阐明研究工作的背景、意义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对国内外有关的研究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并适当引用文献,尤其是近五年发表的文献。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二级标题5号黑体,这个标题名称要统一)
仪器和试剂应用中文标明规格或纯度、型号、名称、国别及生产商。
1.2 实验方法
应分清层次,分节给出,并加上适当的小标题。此部分应详细叙述实验方法和实验条件,不要罗列全部实验过程,只需叙述实验最终确定的主要和关键部分的具体操作步骤、测试条件和仪器参数,以能够使他人重复实验为准。实验方法如参考自文献,应引用该文献。
2 结果与讨论(4号黑体)
2.1 内容(二级标题5号黑体)
此部分为全文的重点。数据是表现结果的重要方式,必要时可用照片、图和表格表示;文字用于对研究结果进行必要的说明、解释,与他人结果进行比较,阐明本项工作的意义或局限性,突出本研究的新发现及经过证实的新观点、新见解。同时要探讨所得到的结果与研究目的的关系、是否符合原来的期望、与他人结果的异同比较和分析、结果的意义(推论)。有些实验结果在某些方面出现异常,无法解释,虽不影响主要论点,但要说明,供其他研究者参考。也可在这一部分提出本研究存在的难以解决或尚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此部分不能仅仅罗列堆积实验数据或观察事实,应从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结论,结合本实验数据和结果并参考有关文献或者标准,进行深入讨论。
2.1.1 标题内容(三级标题5号黑体)
各层次序号均顶格起排,标题与序号空1个字距。(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1998))
2.2 图表
为了使图表具有自明性和便于对外交流,本刊对图和表提出下列要求:
(1)图表中的图题、表题和表内各项内容、图注、表注需中英文对照。表采用三线表。
(2)图题与表题应详细、完整、具体,例如“溶菌酶的活性回收率”这个表题不及“不同色谱条件下溶菌酶的活性回收率”具体。
(3)在图注和表注中给出主要实验条件,每一图序号下的各个图,以ABCD区分,每张图中的曲线,以abcd标注,并在图注中明确标示其内容。
(4)图表中若有缩写词或代号,应在第一次出现的图注或表注中给出中英文全称或解释。
(5)图表中的非专有名词一般不用缩写。
(6)图表要避免重复,数目尽量精简。同一来源的数据只需用图或用表表达一次,图表中的数据应与正文和摘要中的相关数据一致。请采用适当的有效数字位数,同一图表中的数据的有效数字应保持一致
(7) 请提供层次分明的黑白或彩色图片。插图清晰,坐标标度准确标明,横纵坐标的名称和单位应齐全,且采用中英双语或者英语标注。不要直接使用仪器提供的图谱,请采用Origin或其它绘图软件,重新绘制。图片分辨率应达到300 dpi以上。所有图表必须在正文中有所提及,并插入到首次提及的段落后。半栏图大小控制在 50 mm×80 mm,通栏图以宽150 mm比例缩放,横纵坐标名称标尺数字采用6号,图内数字采用6号;
图表示例如下:
表1 ********* (小5号字,标题与序号空1个字距)
Table 1 *********(小5号字)
序号
No.
|
化合物
Compound
|
离子对
Ion pair (m/z)
|
碰撞电压
Collision energy (eV)
|
1
|
(表中文字和数字采用6号字)
|
127/65*
|
20
|
127/92
|
10
|
2
|
3-CA,4-CA
|
127/65*
|
20
|
127/100
|
15
|
3
|
2,6-DCA
|
161/90*
|
20
|
163/90
|
20
|
4
|
2,4-DCA, 2,5-DCA
|
161/99*
|
20
|
161/63
|
30
|
表注(中英对照,6号字)。
图 1 ********** (小5号字,标题与序号空1个字距)
图注(中文,6号)。
Fig.1 *********(小5号字)
图注(英文,6号).
2.3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其符号
计量单位及符号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标准》及有关GB标准规定(GB 3100-19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 3101-1993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T 3102.8-1993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书写。物理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母,单位符号用正体字母。请特别注意浓度单位的表示方法,如不能用ppm, ppb等表示某物质的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改为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分数或质量浓度(g/L)等;浓度为百分数时应指明是质量分数还是体积分数;两种物质之比应注明是质量比、摩尔比还是体积比。本刊常用的单位:秒s(不用sec),分钟min,小时h(不用hr,hrs),浓度mol/L(不用M或N),压力Pa(用psi,atm,Torr,bar者都应换算为Pa或kPa,MPa),长度nm(不用A),转速r/min(不用rpm和g表示离心效率)。数字与单位之间空一格。
3 结论
除非是为了特殊强调,一般不要重复在结果部分已经有的结论。在这一部分应增加新的、更高层次的分析,如研究成果可能的应用前景、与前人工作的异同、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建议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致谢(黑体 5号)
致谢文字的字号或字体与正文有所区别,并编排在参考文献表之前(仿宋 5号)
参考文献(黑体,5号)
参考文献以引用先后顺序编号(注于正文相应处),文献作者应全部写出。作者需对文献的作者、发表的刊物、年代、卷期页等核实无误,切忌转引二手文献。内部资料、私人通讯一律不得引用,不建议引用博硕士学位论文。已录用待发表的文章需引用时,必须注明刊物名称和待发标识。日文、俄文等非英文文献用英文表述,中文文献采用中英文对照表述。文献引用未能涉及近2年的文献,或者多引用作者自己的文献,则编辑初审时会认为该论文的关注度不足而退稿。文献刊名缩写须准确。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格式准确。按顺序写出全部作者的姓名,姓前名后,英文文献作者名字部分用缩写,刊名斜体,年代黑体,期卷(全部写明),起止页码,文献结束无标点。期刊、专著和译著引用格式如下:
(《分析化学》参考文献采用小5号字体,均为正体)
[1] LI Hui-Xiang, XU Xiao-Li, CHEN Hui, ZHANG Song, KONG Ji-Lie. Chinese J. Anal. Chem., 2012, 40(6): 817?822
李会香, 许小丽, 陈惠, 张松, 孔继烈. 分析化学(中文作者姓名、中文期刊名称均用宋体), 2012, 40(6): 817?822
[2] PATIENCE J F, ROSS K A, BEAULIEU A D, MERRILL J, VESSIE G. J. Anim. Sci., 2011, 89(7): 2243-2256
[3] LIN Bing-Cheng, QIN Jian-Hua. Graphic Laboratory on a Microfluidic Chip.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8: 473
林炳承, 秦建华. 图解微流控芯片实验室.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 473
[4] BARD A J, FAULKNER L R. Electrochemical Mehtod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Translated by SHAO Yuan-Hua, ZHU Guo-Yi, DONG Xian-Dui, ZHANG Bai-Lin,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005: 283, 511?516
BARD A J, FAULKNER L R. 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第二版). 邵元华, 朱果逸, 董献堆, 张柏林译.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283,511-516
[5] GB/T 21911-2008, Determination of Phthalate Esters in Foods. National Standard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21911-2008
[6] SONG An-Bao, ZHANG Guo-Ping, HU De-Yu, PANG Li-Li, YANG Song, LIU Gang, WANG Hua. China Patent, 200510003041.7, 2006
宋安宝, 张国平, 胡德禹, 逢丽丽, 杨 松, 刘 刚, 汪 华. 中国专利, 200510003041.7, 2006
英文题目Title(4号 Times New Roman, 加黑,正体,居中)
作者姓名Name
(5号Times New Roman居中正体。英文写法,姓前名后,例如WANG Xiao-Na,顺序要与中文一致,姓氏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名字加间隔号)
工作单位Affiliation
(5号Times New Roman斜体居中。应写标准的英文名称,并写明所在城市、邮政编号和国别。)
Abstract 高度概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展示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列出具体的实验条件及主要实验数据。力戒空洞,删除评论性语句。英文摘要以1000单词为宜。中英文摘要不必严格一一对应。(5号Times New Roman)。
Keywords 需有3~8个关键词,英文关键词与中文顺序要一致,化合物和表征手段等名词应采用中英文全称,不要使用分子式和英文缩写。(5号Times New Roman)
Received 2020-05-08; accetped 2020-10-19(小5号, year-month-date)
Supported by….. (基金资助信息,小5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