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金富,王永成,张明萱,李元宗,常文保
通过热引发聚合与氧化还原引发聚合 ,合成水凝胶 ,作为雌酮全抗原 (E1 BSA)载体 ;以异硫氰基荧光素标记雌酮的单克隆抗体 (McAb )作为示踪剂 ,建立了控温相变竞争免疫分析测定雌酮 (E1 )的方法并应用于分析血清样品。实验表明 :以热引发聚合合成的水凝胶为载体的荧光免疫分析方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它的线性范围为 1 0~ 70 0 μg L ,检出限为 1 μg L(n=1 0 ,3倍空白 )。经水凝胶性质的比较 (包括LCST、非特异性吸附、抗原与抗体反应时间及固定化抗原活性 ) ,证明了热引发聚合的水凝胶较氧化还原引发聚合的水凝胶更适合于作为免疫分析的载体
2003年02期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华瑞,孙素琴,周群,徐永群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FTIR)和二维相关分析 (2DCorrelationAnalysis)技术研究了固态抗坏血酸在 2 0℃~ 1 60℃的升温氧化过程。结果表明 :抗坏血酸随着温度升高的红外光谱的特征峰在一维图上变化不明显。借助于二维相关分析 ,不仅提高了谱图的分辨率 ,将一维红外谱图上 1 674cm- 1 处的单峰分解为两个自相关峰 ,显示了抗坏血酸的互变异构体中酮式结构的CO基团和醇式结构的CC基团的振动 ;还揭示了分子内各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 ,反映了在升温氧化过程中这些基团之间的协同关系和变化的先后顺序。抗坏血酸分子中CO、CC和COC基团发生了相互作用 ,其变化的顺序是CC先于COC发生偶极矩的变化 ,最后是CO发生变化 ,此现象与抗坏血酸的氧化反应机理相一致。总之 ,二维相关红外分析可以作为研究抗坏血酸升温氧化过程中结构动态变化的一种新方法 ,也为抗坏血酸在氧化过程中的机理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
2003年02期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勇,刘淑莹,刘志强,宋凤瑞,金东明,刘春明
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 (ESI MS MS)对雪上一支蒿的乙醇提取液进行了直接分析 ,方法简便 ,直观 ,用样量少。ESI MS可以给出分子量信息 ,MS MS方法则可以从复杂体系中获得结构信息。在雪上一支蒿中发现乌头碱、去氧乌头碱及它们的水解产物和脂类生物碱等共 1 9种二萜生物碱 ,其中脂类生物碱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发现
2003年02期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卢小泉,刘宏德,张敏,王晓强,薛中华,康敬万
提出了一种含噪音重迭信号的综合处理方法 :先用傅里叶最小二乘法拟合噪音数据 ,然后对拟合后的信号求 2 .5次导数 ,在对模拟数据研究的基础上 ,讨论了求导后峰位漂移及其影响因素 ,给出了一个用于矫正峰位值的经验公式。用该方法对模拟和实际的紫外含噪音重迭信号进行处理 ,结果良好
2003年02期 14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2003年02期 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传孝,李原芳,黄承志
在酸性介质中 ,丽春红G (PonceauG ,PG)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人血清白蛋白 (HSA)、溶菌酶 (Lys)及γ 球蛋白 (γ IgG)等蛋白质作用产生共振光散射 (RLS)增强信号 ,最大散射峰位于 2 88nm处。在最佳酸度和离子强度下 ,增强RLS强度在 2 88nm处与蛋白质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用于测定BSA、HSA、Lys、γ IgG的检出限均在 2 5 μg L以下。本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合成样和人血清样品的测定 ,测量结果与考马斯亮蓝法一致
2003年02期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凯元,王敔清
用 1 2根直径 7μm碳纤维均匀胶结在外径 1mm、内径 0 .4mm的有机玻璃毛细管外围 ,形成组合超微园盘电极。并与Ag AgCl参比电极和铂丝辅助电极构成复合三电极系统。在K3Fe(CN) 6 K4Fe(CN) 6 和Cd2 + /KCl溶液体系中 ,测定了这种复合式的组合超微电极的循环伏安特性和阶梯扫描伏安特性。理论计算与实验曲线一致。该电极系统具有良好的组合超微电极的性能。由于单电极间距离远大于本身直径 ,扩散场互不干扰 ,因此 ,组合超微电极的响应具有加和性。应用这种复合超微电极 ,测定了工业污水中的镉含量 ,与普通极谱法测定结果一致
2003年02期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开,李通化,卢佩章
将遗传算法引入色谱峰解析程序 ,结合色谱峰EMG模型及峰形经验公式 ,实现了恒温色谱谱图的全自动解析。对模拟谱图和实验谱图进行了解析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本文对遗传算法的运算控制及运算效率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2003年02期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莉,朱国念,姜忠涛
研究并建立了氰氟草酯及其 4种代谢物在稻田水、土壤及稻株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在同一色谱分析条件下 ,同时检测 5种化合物 ,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 ,方法准确可靠 ,灵敏度和准确度达到了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氰氟草酯及 4种代谢物在上述样品中的最低检知浓度在 0 .0 2~ 0 .0 0 4mg kg之间 ,方法的添加回收率(0 .0 1~ 5mg kg)在 80 .2 %~ 1 0 1 .2 %之间
2003年02期 16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金昶,周济舟,辛暨华,褚莹,于艳春,盛有山
建立了以固相萃取技术进行富集 ,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和检测邻甲苯胺和邻硝基甲苯的方法。污染水中的邻甲苯胺和邻硝基甲苯采用Sep pakC1 8萃取柱进行固相萃取。色谱分离条件是 :Shim PackCLCODS(1 5 0mm× 4 .6mmid ,5 μm)柱为分析柱 ,甲醇 水 =60∶4 0 (V V)为流动相 ,流速为 1 .0mL min,邻甲苯胺和邻硝基甲苯的紫外检测波长分别为 2 3 0nm和 2 5 4nm ,本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重现性。
2003年02期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硕,韩宗勋,全燮,林官燮,杨凤林
建立了一种新的水环境样品预处理方法。将水相中目标污染物萃取至毛细管固定相中 ,经微量有机溶剂解吸 ,直接在高效液相色谱上进样分析。该方法对蒽、荧蒽和 1 ,2 苯并蒽 3种多环芳烃的检测限分别为0 .9μg L ,0 .7μg L和 0 .1 μg L。相对标准偏差 5 .1 %~ 6.3 % (n =7)。
2003年02期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湘源,陈虹
研究了在pH =5 .7混合酸 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 ,铁 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对 氨基二甲替苯胺盐酸盐和H酸 钠盐的氧化偶联反应 ,考察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 的新方法。该方法线性范围为 0 .0 0~ 0 .0 2mg L ;检出限为 2 .1× 1 0 - 7g L。直接用于自来水及湖水中铁 的测定 ,结果满意
2003年02期 175-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梅青,盛旋,邵学广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C1 8柱上以甲醇 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在 0~ 1 0min内将葛根黄酮提取物进行分离 ,并在 2 5 0nm检测 ,采用标准加入法对实际样品中的葛根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平均回收率为 94 .8% ,RSD为 2 .4 %。
2003年02期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易芬云,黎拒难
在 0 .2mol LHAc NaAc(pH 4 .5 )缓冲溶液中钍与茜素氨羧络合剂 (ALC)、Zn2 + 形成电活性异多核络合物 ,吸附在静汞滴电极上 ,于 -0 .64V(vs.Ag AgCl)处产生一灵敏的阴极溶出峰 ,其峰高与钍浓度在 3 .0× 1 0 - 9~ 1 .5× 1 0 - 6 mol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1 .5× 1 0 - 9mol L。在含 6.0× 1 0 - 8mol LTh 的溶液中连续测定 1 0次RSD为 1 .85 %。对该体系的吸附伏安行为和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测定了该异多核络合物的组成。方法用于矿石和粘土中痕量钍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2003年02期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柳,王建军,郑国钧,孙万儒
在毛细管电泳仪上对苯海因、对羟苯海因等外消旋体进行了拆分条件的研究。建立制备苯甘氨酸和对羟苯甘氨酸过程中的反应物、中间体和产物的毛细管电泳手性分析方法。使用磷酸氢二钠 柠檬酸、磷酸 三乙醇胺电泳缓冲液 ,磺酰化β 环糊精作为手性识别试剂 ,6种化合物均获得满意的分离度
2003年02期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梦松,陈德钊,陈亚秋
提出一种用于模式分类的RBF PLS Bayes方法。它集成地应用径向基 (RBF)变换与偏最小二乘(PLS)方法 ,从原有模式中提取出分类能力甚强的成分 ,然后进行贝叶斯 (Bayes)判别。这种集成方法尤其适用于复杂化学信息的模式分类 ,本文将其应用于两种类型的化学模式分类问题 ,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与经典的判别分析方法和单纯的神经网络方法相比 ,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2003年02期 18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庄乾坤,金龙珠,梁文平2003年02期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培慧,郑志雯,冯德雄,蔡继业,陈建平
对硒代胱氨酸 (SeCys)和硒代蛋氨酸 (SeMet)在银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电极反应机理及检测灵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实验表明 ,两者在pH9.5的硼砂 氢氧化钠介质中 ,于 -0 .62V和 -0 .68V(vs.SCE)处均存在一对氧化还原峰 ,电化学行为相似 ,两者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和低检出限 ,SeMet比SeCys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 ,比较了含硫氨基酸与含硒氨基酸的电化学响应 ,含硫氨基酸的检测灵敏度远低于含硒氨基酸
2003年02期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冯素玲,李俊,樊静
基于鞣酸对Cu 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罗丹明B具有活化作用 ,提出了一种简单、高灵敏度的荧光动力学测定痕量鞣酸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0 4~ 0 .72mg L ;检出限为 0 .0 2 5mg L。该方法已成功地用于茶叶中鞣酸含量的测定 ,并与Folin Ciocalteu光度法作了对照
2003年02期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荣清,颜贤忠,骆传环,杜泽涵
建立了无损伤性测定HL 60细胞胞内pH的31 P NMR方法。细胞内无机磷 (Pi)的化学位移对pH非常敏感 ,随pH变化而变化 ,通过测定其化学位移进而能间接确定细胞内的pH。HL 60细胞的31 P核磁共振谱由Pi、ATP等的共振峰组成。根据Pi 峰的化学位移对HL 60细胞内pH进行了测定。HL 60细胞内Pi 峰的化学位移为 5 .78± 0 .0 1 ,计算得到细胞内pH值为 6.1 6±0 .0 1。31 P核磁共振能在测定细胞胞内pH的同时 ,观测到细胞内多种含磷小分子代谢物 ,是一种无损伤研究细胞内pH及代谢的有效方法
2003年02期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茹林,张国梅,杨郁,双少敏,潘景浩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亚甲蓝与中性及电荷型 β 环糊精衍生物的包合特性。结果表明 :主 客包合物的化学计量关系为 1∶1 ,以包合常数作为包合作用的量度 ,则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包合能力呈羧甲基 β 环糊精 >羟丙基 β环糊精 >β 环糊精 ;电荷型β 环糊精除了通常的疏水作用为包合驱动力外 ,还存在额外的静电包合作用力
2003年02期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卫艳丽,姚建国,李建晴,董川
以快速定量滤纸为基质 ,用KI NaAc为重原子微扰剂建立了测定痕量咖啡因的滤纸基质室温光(PS RTP)分析法。并用于茶叶中咖啡因的测定及其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实验表明 :PS RTP法用于茶叶中咖啡因的测定准确、灵敏。受试者饮茶后 1~ 2h尿样中咖啡因排泄达高峰 ,2 4h后基本排泄完毕。咖啡因的尿排泄量占总摄取量的 64 .2 5 %。
2003年02期 208-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伟亚,李英,刘丽,许德珍,杨左军,王成云
采用顶空进样气质联用法测定涂料中 1 2种卤代烃和苯系物 ,选用硅油作母液制备一系列标准样品 ,对采样温度、平衡时间以及色谱条件进行了讨论。方法也适用于溶剂型涂料和水性涂料。操作简单 ,定性定量准确可靠 ,线性范围为 1~1 0 0 0mg L,最低检测浓度为 0 .0 5~ 0 .1mg L,方法回收率为 73 .4 %~ 1 1 3 .3 % ,相对标准偏差为 2 .2 7%~ 8.69% ,并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 ,取得满意结果
2003年02期 212-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尹伟,张迈生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及红外吸收光谱对稀土元素钐、铽与双希夫碱N ,N′ 二 (亚水扬基 ) 1 ,4 二氨基丁烷、N ,N′ 二 (亚水扬基 ) 1 ,5 二氨基戊烷以及还原希夫碱N ,N′ 二 (水扬基 ) 1 ,4 二氨基丁烷合成的络合物进行了研究。双希夫碱和还原双希夫碱的N和O原子参与配位 ,形成络合物的荧光是以配体发光为主。当双希夫碱和TTA共存于同一络合物时 ,钐的络合物存在配体协同发光效应 ,表现为有较强Sm3+ 特征发光性能 (m →m型发光 ) ;而铽的络合物则以配体发光为主
2003年02期 217-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温欣荣
研究了硝酸钠存在下磺化钾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液 固浮选分离Cu2 + 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实验表明 :在硝酸钠存在下 ,控制pH 4 .0 ,Cu2 + 与I- 形成的CuI沉淀能被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CPC)浮选 ,而Zn2 + 、Co2 + 、Mn2 + 、Ni2 + 、Fe2 + 、Al3+ 等不被浮选 ,据此实现了Cu2 + 与这些离子之间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及人发试样中微量铜进行了定量浮选分离测定 ,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符。样品标准加入回收率为 1 0 3 .2 %~ 1 0 4 .2 % ;RSD为 1 8%~ 2 .8%。
2003年02期 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韦寿莲,莫金垣,郑一宁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 电导检测法研究了影响山莨菪碱和多沙唑嗪分离的主要因素 ,得到了较好的分离条件 ,建立了山莨菪碱针剂和多沙唑嗪片剂定量分析的新方法。以Tris Cit和HAc NaAc混合液 (pH =4 0 )为运行缓冲溶液 ,1 8kV为分离电压 ,采用外标法以峰面积定量。山莨菪碱和多沙唑嗪的浓度在 5~ 1 2 0mg 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回收率分别为 98.8%和 97.5 % ;相对标准偏差RSD %分别为 2 .6%和 2 .9%。本法用于山莨菪碱针剂和多沙唑嗪片的分析 ,方法简单、快速 ,结果令人满意
2003年02期 225-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朝表,陈恒武,何巧红
叶酸接受紫外光照后可转变成最大激发波长为 2 74nm、最大发射波长为 4 66nm的强荧光化合物。对光化学反应介质进行考察 ,发现在Na2 CO3 NaHCO3缓冲体系中所产生的光化学荧光最强 ,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在线光化学荧光分析法。试样在水载流的携带下与pH 9.5的Na2 CO3 NaHCO3缓冲溶液汇流后 ,通过一个盘绕在 6 W低压汞灯上的PTFE编结式光化学反应器。在反应器中所生成的荧光化合物直接通入荧光计的流通池测定荧光强度。在最佳条件下 ,动态线性范围可达 0 .0 0 1~ 4mg L ,检测限为 0 .1 6μg L,采样速率达80 h ,1 1次测定浓度分别为 0 .0 1和 0 .1mg L的叶酸标准溶液所得到的RSD分别为 1 .0 %和 0 .2 %。所建立的方法已成功地用于片剂中叶酸含量的测定
2003年02期 229-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邓斌,罗国安
细胞信号传导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有关蛋白转录后修饰 (如蛋白质磷酸化、乙酰化、糖基化等 ) ,信号肽序列测定 ,信号传导途径和多通道调节方式 ,蛋白自折叠及构象变化 ,小分子脂类信号分子等研究由于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003年02期 232-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邵保海,徐秀珠,吕建德,傅小芸
纤维素衍生物是目前高效液相色谱 (HPLC)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性固定相之一 ,对各种类型的外消旋体都表现出了很高的对映体选择性 ,因其负载量大特别适用于对映体制备分离。本文对纤维素衍生物手性固定相的种类、影响手性选择性的因素以及手性识别的机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 ,并展望了研究前景
2003年02期 239-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毛军刚,曾庆音,周晓东,刘拥军,方运祥,胡继明
研制出一种能够用于气相和液相检测的便携式智能型多道石英晶体微天平。对其硬件结构、功能和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进行了讨论 ,并且给出了部分应用实验结果。本仪器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和性能、价格比较优越等优点。传感器阵列中的道数可以在 1~ 4之间进行选择。它为混合物测定和物质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测试手段
2003年02期 245-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文德,马志东,郭忠2003年02期 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佳铭,蔡文联,叶彩华,李耀婷,李志明,陈翠莲2003年02期 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袁黎明,谌学先,刘国祥,田国才2003年02期 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建国,张敏,郁晓峰2003年02期 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党元林,包晓玉,卓立宏,郭应臣2003年02期 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瑜2003年02期 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彭荣华,杨明平,李晓湘2003年02期 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佳铭,杨天隆,黄艳红2003年02期 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