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闽军,程翼宇
指纹峰配对识别是色谱指纹图谱分析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色谱指纹峰配对识别方法。该法根据对照色谱指纹图谱的峰分布特性初选出若干标定峰,将其存入一个候选标定峰库;同时根据这些候选标定峰从待测指纹图谱中选出相应的候选标定峰,也存入候选标定峰库;再用遗传算法从库中选取一组标定峰用于校正待测指纹图谱中各峰的峰位,并自动识别出与对照色谱指纹图谱相对应的各指纹峰。仿真实验及实际分析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法识别指纹峰准确可靠,可用于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的快速自动计算。
2003年05期 513-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潘燕娜,李敏一,单璐,邓志威
利用现代NMR的1D、2D技术对一个混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物由两种化合物组成。勾了同时准确确定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本工作应用了1D-TOCSY技术,利用该技术选择性强的特点来补充常规的1D、2D NMR实验所提供的分子结构的信息。在没有进行预分离的条件下,顺利地完成了样品中两种化合物的核磁信号归属.并最终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2003年05期 518-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叶晓霞,俞雄
以丹酰化苯甘氨酸、丹酰化苯丙氨酸、丹酰化丝氨酸、丹酰化丙氨酸为模型化合物,通过对色谱柱类型、缓冲液类型、pH和盐浓度、万古霉素用量、甲醇用量、柱温等色谱参数进行考察,建立了以万古霉素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在普通色谱柱上进行手性分析的色谱系统,并在该系统中成功地拆分了酮洛芬对映体。
2003年05期 52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邵娜,黄河宁,胡劲波,李启隆
舒乐安定在0.1 mol/L NH3-NH4Cl缓冲溶液(pH 9.40)中,用线性扫描伏安法,在Pt/GC离子注入修饰电极上,形成一良好的线性扫描伏安还原峰,峰电位Ep=-0.70V(vs.SCE)。其峰电流与舒乐安定浓度在3.0×10-9-1×107和1×10-7-1.5×10-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为0.9999,检出限为3.0×10-9mol/L。并用于片剂的测定,回收率在96.5%~98.5%之间,结果是可靠的。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体系的性质。实验表明,电极过程为不可逆吸附。用AES、XPS和SEM等表面分析方法证明,Pt离子确实注入到玻碳基体电极表面,Pt以原子态存在,催化了舒乐安定的还原。
2003年05期 527-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怡,朱仲良,李勇,邓子峰
通过在线测量硫酸介质中高锰酸钾氧化草酸钠反应过程的光谱变化.获得了动力学-光谱二维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了高锰酸钾的单信息区,并确认反应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有吸收的中间体。根据最小二乘回归等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相关组分间存在等吸收点这一光谱特征及质量平衡原理,成功地解析出反应体系中相关组分的实际动力学谱及纯光谱。根据Savitsky-Golay求导法,获得了各组分的速率曲线。对解析结果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反应符合自催化模式。
2003年05期 532-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徐莉,何建峰,刘岚,马果东,邓芹英
采用超声方法合成了三(对溴苯甲酰基)纤维素[CTBB],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此衍生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将等量微晶纤维素(MC)与三(对溴苯甲酰基)纤维素混合制成一种新型的手性薄层板。结合展开剂系统的优化,6种手性药物对映体获得了良好的分离,分离因子α≥1.30。此固定相适用于正相和反相液相色谱。
2003年05期 537-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华瑞,孙素琴,周群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二维相关分析(2D correlation analysis)技术研究了固态芦丁20℃~160℃的升温过程。实验结果显示,芦丁红外光谱的特征峰在红外图上随着温度升高变化不明显,说明实验中芦丁分子没有发生氧化反应。借助于二维相关分析.提高了谱图的分辨率,将芦丁分子中不同苯环的骨架振动峰在二维同步图上显示并区分开来。同时还揭示了芦丁分子内各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反映了在热微扰过程中这些基团之间的协同关系和变化的先后顺序。分析结果表明:芦丁分子中两个苯环,杂环的C=O及=C-O-C基团发生了相互作用。其变化的顺序是和含氧杂环相连的苯环,C=O,=C-O-C和含氧杂环相并的苯环。此结论与芦丁的氧化反应机理相一致。总之,二维相关红外分析可以作为研究芦丁热微扰过程中结构动态变化的一种新方法,也为芦丁在氧化过程中的机理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
2003年05期 541-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8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正> 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2年10月发布的《2001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和《200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获悉,《分析化学》期刊2001年影响因子为0.80,在国内化学期刊中排名第三位,2001年总被引频次为2385,在国内化学期刊中排列第二位(国内1447种期刊中排名第4位),表1和表2分别为化学期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排序表。
2003年05期 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程平,张为俊,储焰南,Patrik Spanel,David Smith
采用选择离子流动管质谱(SIFT/MS)装置,以H3O+、NO+为初始离子对汽油和柴油蒸汽进行了研究,质谱分析表明,汽油和柴油主要由C-H化合物组成.包括烷烃、环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以及芳香烃。在这几种成分中,烷烃都占有最大的比例;汽油蒸汽和柴油蒸汽最大的区别是柴油蒸汽中长链大分子的挥发性C-H化合物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汽油蒸汽。文中还给出了以H3O+、NO+为初始离子所得到的汽油蒸汽的质谱图,以及汽油、柴油蒸汽中各种成分的定量分析结果。
2003年05期 548-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乃东,郑威,彭永臻
建立了检测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的新方法。在pH 3.5条件下,羟自由基与甲基紫发生反应使甲基紫褪色,在580 nm处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A值的变化,可间接测定羟自由基的生成量。通过对测定条件的研究,得到最佳实验条件。甲基紫光度法稳定性好,可作为一种简便的筛选羟自由基清除剂的方法。
2003年05期 552-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引用频次:10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凯雄,许利君,姚铭,朱岩
以H2SO3与H2O2反应生成H2SO4产生的电导变化与H2O2的量呈线性关系为理论依据,根据流动注射原理将现有离子色谱仪进行改装成流动注射仪测定过氧化氢。此方法有很好的重现性,8次进样所得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6%,所得结果稳定,其检测下限为0.5 mg,L,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达0.9995。本实验对某些分析条件,诸如H2SO3,的浓度和流速、样品用量及反应管长度等因素进行了探讨。由于实际样品中存在不同离子而具有不同背景电导,因而在测定实际样品时采用经过过氧化氢酶处理的样品作空白,以此消除背景电导的干扰。
2003年05期 55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范瑞芳,史雪岩,顾峻岭,傅若农
运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采用羧甲基β-环糊精和聚合β-环糊精的二元环糊精体系,对山梗菜碱等5种手性药物进行了手性拆分。考察了pH值及不同的二元环糊精浓度比对分离的影响,并与一元环糊精体系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对于山梗菜碱等5种对映体,二元环糊精体系得到的分离效果优于一元体系。
2003年05期 559-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曹福祥,张志光,梁宋平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0.02 mol/L醋酸铵-乙腈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模式,从灰花纹鹅膏菌中分离纯化出α-鹅膏毒肽,产量可达到每克蘑菇干子实体6556μg。产品纯度达99%以上,回收率为96%。给出了α-鹅膏毒肽定量分析的线性回归方程S=6634032C-54620。
2003年05期 562-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周长利,罗川南,寿崇琦,贺龙强,李慧芝,于杰
在0.05 mol/L KCl底液中,β-环糊精(β-CD)-六次甲基四胺超分子络合物在2.5次微分极谱仪上于-0.78V(vs.SCE)处产生吸附还原波,峰形对称且稳定,其峰电流与六次甲基四胺浓度在4.0×10-4-1.0×10~mol/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5×10-4mol/L。应用该法测定了有机工业产品六次甲基四胺,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令人满意。对超分子络合物电化学性质及分子识别机理进行了探讨。
2003年05期 56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魏培海,李关宾,陈立仁,魏英勤,袁久荣
用毛细管电泳法,对黄连与黄柏配伍后共煎剂中的主要生物碱进行了分析。以50 mmol/L Na2B4O7(pH=7)-CH3OH(85:15,V/V)为背景电解质,操作电压为14 kV,电迁移进样10 kV×5s,柱上223 nm检测,5种主要生物碱9 min内可在50 cm×75μm毛细管上实现基线分离。以小檗碱、巴马汀的提取量为指标,分析了提取剂对提取效果的影响。以30%的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可得到最大煎出量。
2003年05期 569-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施志坚,聂玲清,曹卫国
1,5-二氮杂双环[4,3,0]壬碳-5-烯(DBN)与全氟炔酸酯反应生成成环化合物。通过对成环产物的1HNMR、13C NMR及相关的2D NMR谱的分析,确证了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并讨论了其化学位移及J-偶合特征。同时提出了整个反应可能的历程和机理。
2003年05期 573-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霞,刘道杰,孙吉令
建立了一种灵敏、快速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方法,用于同时测定复方茶碱片中7组分的含量。采用YWG C18柱,以甲醇一磷酸二氢钠为流动相,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14 nm,15 min内即可将7种组分分离测定。该方法快速准确,线性范围广,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
2003年05期 57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邓永智,袁东星,金晓英,林庆梅
研究建立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中药银杏浸膏(GBE)中黄酮的方法。以SDS作表面活性剂,在+25 kV电压下,考察了不同缓冲体系的pH值及浓度对黄酮的3个水解产物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分离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25 mmol/L硼砂-25 mmol/L磷酸二氢钾-1%(V/V)甲醇电解液,15 min之内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可得到很好分离。把MECC定量分析的结果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进行了对比,表明所建立的MECC法用于中药中的黄酮测定是可靠的。
2003年05期 580-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永刚,杨明敏,黄志英,郑修文
用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伏安法(LSV)对呋喃丹的极谱伏安行为及其测定进行了研究。在0.2mol/L NH3-NH4Cl底液中(pH 8.8),对其进行扫描,发现于-1.21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还原峰,其峰电流与呋喃丹的浓度在5.0×10-6-1.0×10-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对5.0×10-5mol/L呋喃丹溶液进行6次平行实验,RSD为0.2%。实验结果表明,呋喃丹在极谱电极上有吸附性质。同时对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对微生物降解呋喃丹进行监测取得满意的结果,96 h内呋喃丹的降解率为98%。
2003年05期 584-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于京华,欧庆瑜,牟艳云
研究了变色酸偶氮羧类试剂(间羧基偶氮羧、偶氮羧I)与铬(Ⅵ)反应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HNO3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上述试剂与铬(Ⅵ)具有高灵敏的褪色反应,摩尔吸光系数e=2.9×105 L·mol-1·cm-1(偶氮羧I:e=9.8×104)。
2003年05期 587-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徐永群,汤俊明,周群,秦竹,孙素琴
基于热分析和变温红外光谱,借助于二维相关分析法,揭示了β-CD在空气中的热变行为.22-150℃,脱出吸附水和结晶水;150~260℃,伯羟基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醛;当温度高于260℃时,β-CD发生了强烈的氧化反应,糖环和大环均被破坏,最终生成CO2和H2O。该法为环糊精热稳定性机理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2003年05期 590-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柳仁民,李蛟
选用无毒性的磷酸三丁酯为流动载体,煤油为膜溶剂的液膜萃取体系,建立了液膜在线萃取富集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挥发酚的新方法。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为0.0007 mg/L;线性范围为0.001~0.01 mg/L。应用于自来水及河水中挥发酚的检测,结果满意。
2003年05期 594-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秀青
<正> 根据美国化学会出版的《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Source Index Quarterly No.4》统计结果,2002度年我国(包括台湾地区)有79种科技期刊进入“CA千种表”。《分析化学》在我国入选的科技期刊中位居我国第二,现将入选期刊(前60名)列出如下表。
2003年05期 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韩小茜,祝馨怡,张伟强,柳春辉,殷元骐,李永民,陈立仁
在自制的直链淀粉-三(苯基氨基甲酸酯)(ATPC)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HPLC-CSP)上,优化了手性四面体金属簇合物的手性分离条件,测定了不同合成条件下得到的手性四面体金属簇合物CoMo(Co)5C5H4C(O)CH3(μη2-HC CCH2OH)的对映体过量值(e.e)。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法是拆分这类化合物的一种理想方法。
2003年05期 598-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回瑞华,侯冬岩,李铁纯,关崇新
报道了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肉苁蓉挥发性物质,测得肉苁蓉挥发油的含量为3.5%;利用GC/MS法分离确认出24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丁香酚,占总挥发油的83.60%;又用单离子法分离出丁香酚,并用IR,EI-MS法对其进行分析确认。
2003年05期 601-6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董社英,郑建斌,高鸿
在0.1 mol/L KOH底液中,研究了Ca2+与ARS形成络合物的示波行为,并根据其在dE/dt-E曲线阴极支-0.83V产生一灵敏切口的示波特性建立了测定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及片剂中钙含量的二次微分简易示波伏安法。当Ca2+浓度在4.0×10-7~1.9×10-5mol/L时.二次微分简易示波伏安图上Ca-ARS的峰高与Ca2+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73;检出限为3×10-7mol/L。对2.0×10-6mol/L Ca2+6次测定的RSD为1.2%.
2003年05期 604-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韩权,阎宏涛
将近场激光热透镜光谱分析法与动力学分析法相结合.基于铱(Ⅳ)催化高碘酸钾氧化耐尔蓝A的动力学反心,建立了催化近场激光热透镜光谱法测定痕量铱的新方法,并探讨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铱浓度在0.05~2.4μ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俭出限为6.2 x 10-12g/mL。应用该方法测定矿样中痕量铱.结果满意。
2003年05期 608-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国安,许雪姣,张素艳,樊惠芝,杨芃原
蛋白质组学正在成为分析化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的高通量分离和分析技术,包括双向凝胶电泳、生物质谱、二维谱新技术和蛋白芯片的发展现状以及蛋白质组学的最新应用进展,并展望了分析化学在蛋白质组学领域今后的发展。
2003年05期 61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令新,关亚风,马继平
电渗泵是利用载流的电渗驱动原理,结合电色谱(EC)、毛细管电泳(CE)、液相色谱柱技术制作的输液微泵,是新颖的流体和样品输送技术。电渗泵中电渗流(EOF)控制方法与EC和CE等文献中盼电渗流控制方法是相同的。本文对EC和CE等文献中有关EOF控制方法作了总结,并对电渗泵的研究现状和应用作一些前瞻分析。
2003年05期 619-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邹洪,郭启华,谷学新,邰超
评述了近年来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痕量铂族金属的分析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样品的预处理和分离富集技术以及检测后段等。
2003年05期 624-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龙虹,朱永新,PeterT.Kissinger
多通道电化学检测是按照新一代电化学检测仪器的要求而设计的产品。它具有使用方便,快速准确,排除干扰等多种功能,非常适用于复杂体系中化合物的测定。本文报道了液相色谱/四通道电化学检测法在天然酚类化合物测定中的应用。此方法能快速获得待测物的流体动力学伏安图(HDV图);色谱峰的鉴定可靠;在不同电压下同时定量测定不同的化合物。本文以测定蜂蜜中的酚酸类化合物及绿茶中的儿茶素类化合物为例对此分析方法进行了阐述。
2003年05期 631-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2003年05期 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其英
<正> 1 引 言高纯铜(Cu>99.95%)中.As、Sb、Bi、Fe、Pb、Sn、Ni和Zn测定时,受基体铜严重干扰,经分离富集后ICP-AES测定,不但耗时长,而且受空白值漂移困扰。本文通过对ICP-AES测定中工作参数,基体及光谱干扰研究后.采用基体匹配与多组分谱图拟合(MSF)联合校正,消除Cu的干扰.直接ICP-AES测定。检测限降低5~7倍,方法准确、简便、快速。试样测定下限LQD O.X~X μg/g,标准回收率94%-104%,与分离富集后ICP-AES法及国家标样分析结果吻合。
2003年05期 6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建宁,张兵,尚虹,赵建设
<正> 1 引 言胺类试剂是一类理想的荧光分析试剂,用其测定Al3+、Ga3+、Zn3+已显示出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优点。现虽有腙试剂荧光法测铜的报道,但这些方法检出限多数都在1μg/L以上,尚未见2,4-二羟基苯乙酮苯腙在荧光分析中的应用报道。本文首次合成了2,4-二羟基苯乙酮苯腙,研究了该试剂与铜荧光猝灭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的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为0.22μg/L。方法用于矿泉水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2003年05期 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杜黎明,卫洪清,张俊燕,张巧平
<正> 1 引 言氟喹诺酮类药物(fluoroquinolone,FQS)由于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生物利用度高、毒副作用小、组织分布广等特点,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有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FQS的方法已有较多文献报道,但由于FQS结构上的相似性,多限于单组分的测定或多组分梯度洗脱分离。而采用同一流动相同时测定多种FQS却少见报道。本文建立了一种简
2003年05期 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永新,赵丹华,卓淑娟,朱昌青,王伦
<正> 1 引 言蛋白质的分析测定在科研和临床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建立了许多对蛋白质进行定量的方法。利用血红素等天然酶,或者金属卟啉催化鲁米诺化学发光,已实现了对蛋白质样品的化学发光测定。作为与金属卟啉有类似母体结构的化合物,金属酞菁在荧光和化学发光分析中已显示了强烈的催化活性。在本文中,将MnTSPc用于催化鲁米诺-过氧化
2003年05期 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广健,尚德库,胡琳娜,张楷亮,郭亚杰
<正> 1 引 言痕量铁对抗坏血酸还原对硝基重氮氨基邻甲苯偶氮苯的褪色反应有强烈催化怍用。新的催化光度法测定玄武岩纤维中的痕量铁与快速昂贵的电子探针方法相比较,具有使用仪器简单、准确、测斌费用低,并能进行痕量铁的测定,两者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相互补充进行材料中铁含量(痕量和常量)的测定。
2003年05期 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霍建中
<正> 1 引 言苣荬菜又称败降草(sonchus brachyothus,DC)草本,分布在我国北方及朝鲜、日本、蒙古、俄罗斯等国。苣荬菜是历史悠久、营养丰富的天然野菜,可食用。其内富含大量参与人体代谢、维持身体健康的常量、微量元素,如Ca、Mg、Zn、Cu、Fe、K和Sr等。同时,苣荬菜全草入药称败降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祛瘀止痛作用。我国素有“食药同源”之说,苣
2003年05期 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