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俊发,杨更亮,李志伟,刘海燕,范子琳,陈义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 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建立了测定草石蚕植物根茎中水苏糖含量的新方法 ,并设计和讨论了 2种从草石蚕根茎干粉中提取水苏糖的工艺方法。采用BondapakNH2 色谱柱 (3 0 0mm× 3 .9mmi.d .) ,流动相为甲醇 水 (80∶2 0 ,V V) ,流速 1 .0mL min,柱温为室温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度 40℃ ,载气N2 流速 4.0L min。在上述条件下测得水苏糖在 1 .0 2~ 1 2 .2 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 9995 ) ,检出限达到 0 .1 0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91 .6%。 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测定结果 :水苏糖含量分别为 2 9.8%和 2 5 .2 % ,纯度为 63 .76%和 88.3 5 %。该方法简便快捷 ,重现性和准确度良好 ,结果准确可靠 ,为实际样品的测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3年12期 1409-1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林,任吉存
对自组装的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鞘流检测装置进行了系统的优化。探讨了鞘流速度、激光功率和检测的位置对检测信号的影响以及鞘流速度与峰面积和理论塔板数的关系。在优化的条件下 ,对荧光素检测的线性范围为 1× 1 0 - 8~1× 1 0 - 1 0 mol L;检出限为 7.5×1 0 - 1 1 mol L(S N =3 )。使用聚N ,N 二甲基丙烯酰胺 (PDMA)为双功能非胶筛分介质 ,将毛细管电泳 激光诱导荧光鞘流检测系统成功地用于DNA片段及基因PCR扩增产物分离检测。
2003年12期 1413-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韩爱霞,吴国是,梁强,张复实,郝丽,张秀梅,唐应武
研究了以改进的Trinder试剂N 乙基 N (2 羟基 3 磺酸基丙基 ) 3 ,5 二甲氧基苯胺 (DAOS)为还原型色原测血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新体系。应用DAOS试剂的优点在于它形成的氧化型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在 5 92nm。在此波长下 ,血液中胆红素等物质没有干扰吸收 ,所以本法测血糖含量不需把血液分离为血清 ,比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酶法分析中以苯酚为还原型色原的测定方法简便、准确。本法测定葡萄糖的线性范围在 1~ 2 0mmol L ;回收率为 96.3 %~ 97.7%。
2003年12期 1417-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国荣,王艳玲
制备了新型纳米银 磷酸锆复合材料 ,对中性红有强烈吸附。吸附的中性红表现出更强的氧化还原性 ,氧化还原中点电位与溶液中 (pH 7)相比正移约 2 0 0mV。将辣根过氧化酶与复合材料共同修饰在电极表面制成酶电极 ,对H2 O2 有显著电催化还原作用。催化电流在 2 .5× 1 0 - 6 ~ 2 .0× 1 0 - 3mol L范围内与H2 O2 浓度成正比 ;H2 O2 检出限为 2 .0× 1 0 - 7mol L(S N =3 ) ;传感器对 1 .0× 1 0 - 5mol LH2 O2 响应时间 <1 5s;RSD为1 4% (n=1 0 )。4℃保存 6个月该电极仍有 85 %以上初始响应。传感器有效消除了抗坏血酸等共存物质的干扰 ,回收率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2003年12期 1421-1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向四海,崔大付,蔡浩原,陈翔
在理论上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谐振 (surfaceplasmonresonance,SPR)生物传感器的酶促反应检测分析方法被证明是可行的。这种方法与通常SPR传感器检测技术不同 ,它消除通常当成检测目标的表面吸附信号 ,而检测通常认为是噪声的本体折射率变化信号 ,以此实时检测酶促反应的动态过程。利用自产的SPR 2 0 0 0生化分析仪 ,在检测胶原酶Ⅰ降解胶原Ⅰ的实验中检测到了反应引起的反应液本体折射率的上升变化 ,从而证明了这种新颖的检测方法实际上也是可行的。这种技术一旦成熟 ,可以用来进行酶学分析及酶靶标的药物筛选研究开发。
2003年12期 1425-1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泽玉,胡涌刚
根据重铬酸钾消解废水后其最终还原产物Cr3+ 浓度与COD值成正比关系 ,以及在碱性条件下 ,Luminol H2 O2 Cr3+ 体系产生很强的化学发光的原理 ,提出了一种用光电二极管做检测器测定水体的化学需氧量的新方法。本方法线性范围为 2 .1~ 60 0mg L,r2 =0 .9974;检出限为 2 .1mg L ;回收率为 1 0 0 %± 1 0 % ;RSD≤ 5 % (n =6)。用于实际样品测定 ,结果满意。
2003年12期 1430-1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窦建鹏,刘志强,刘淑莹
研究了脱水淫羊藿素的电喷雾质谱行为 ,结果表明 :该化合物在正、负离子模式下 ,均可得到较好的电喷雾质谱信息 ,且在负离子模式下电喷雾质谱分析的灵敏度较高 ;运用电喷雾碰撞诱导解离技术 ,发现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的裂解方式虽有相似之处但并不完全相同 ;分别阐明了该化合物在正、负离子模式下的电喷雾质谱碎裂规律。
2003年12期 1433-1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卫兴,钱保华,杨绪杰,陆路德,汪信,李克安
在pH 1 .4的Clark Lubs缓冲介质中 ,固绿FCF与血清蛋白质作用在室温下能迅速结合形成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660nm ,比固绿FCF本身红移了 3 6nm。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该结合反应的最佳条件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在 660nm处各蛋白质浓度至少在 5~ 70mg L的范围内与吸光度成正比 ,对测定牛血清白蛋白 (BSA)、人血清白蛋白 (HSA)及球蛋白 (IgG)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 6 0 和桑德尔灵敏度s分别为 7.87× 1 0 5、9.5 2× 1 0 5、1 .60× 1 0 6 L·mol- 1 ·cm- 1 和 0 .0 83、0 .0 72、0 .0 93 μg·cm- 2 。除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外 ,其余大部分物质不干扰蛋白质的测定。所拟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 ,应用于尿液、人血清及含乳饮料中总蛋白的测定 ,结果与考马斯亮蓝G 2 5 0法基本一致。
2003年12期 1437-1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汪莉
,张柏林
,汪尔康2003年12期 1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凌笑梅,乔歧禄,彭会明,龚京莉,严田青,王文治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输注脂肪乳剂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磷脂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测定 ,并将定量结果与输注脂肪乳剂前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与输注脂肪乳剂前相比 ,连续 7d外周静脉输注 2 0 %脂肪乳剂 (2 5 0mL d)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无明显变化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磷脂酰乙醇胺中棕榈酸(P <0 .0 5 )和油酸 (P <0 .0 1 )明显增加 ,硬脂酸下降 ;磷脂酰胆碱中棕榈油酸 (P <0 .0 5 )和亚麻酸 (P <0 .0 5 )明显增加 ,而两种磷脂中花生四烯酸及其它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以及脂肪酸的不饱和指数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2003年12期 1442-1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蒋治良2003年12期 1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毛丽莎,孙成均,张宏,王晓蕾,李永新,吴德生
建立了对硝基苯甲酰氯柱前荧光衍生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 1 7α 和 1 7β 雌二醇的方法。尿样经盐酸水解、固相萃取柱浓缩、净化分离后 ,在无水条件下与对硝基苯甲酰氯反应生成荧光产物 ,再用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检测器测定。流动相为乙腈 水 (5 5∶45 )。线性范围为 7.0× 1 0 - 3~ 1 0mg L ,检出限均为 7.0× 1 0 - 3mg L,相对标准差分别为 0 .93 %~ 1 .5 %和 0 .88%~ 1 .3 %。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83 .5 %和 88.2 %。
2003年12期 1446-1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2003年12期 1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芳,周飞,何治柯
基于DNA在pH 2~ 4的范围内对硫酸喹啉的荧光具有较强的猝灭作用 ,建立了一种测定DNA的新方法。当DNA的浓度为 1 0~ 70 0 μg L时 ,荧光猝灭程度与DNA浓度呈线性关系 ,其线性回归方程为 :ΔIF =1 5 2 1 1 8+0 .1 1 0 3 8C(μg L) ;相关系数r=0 .9985 ;检出限为 5 .9μg L。本方法用于大肠杆菌提取的质粒DNA的测定 ,获得满意结果。
2003年12期 1450-1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小弟,毕树平,王先龙,刘剑
采用电位滴定对酸性溶液中Al α 酮戊二酸和Al L 谷氨酸反应体系的形态分布进行了分析 ,获得如下结论 :(1 )Al3+ 与α 酮戊二酸在酸性溶液中配位形成 1∶1 [AlLH2 + ,AlL+ ,AlLH- 1 ]和 1∶2 [AlL-2 ,AlL2 H3-- 2 ]的单核形态以及 2∶1 [Al2 L4 + ]的双核形态 ;(2 )Al3+ 与L 谷氨酸在酸性溶液中配位形成 1∶1 [AlAH2 + ,AlA+ ,AlAH- 1 ]的单核形态以及 2∶1 [Al2 A4 + ]的双核形态 ;(3 )Al3+ 与L 谷氨酸在酸性溶液中配位能力比α 酮戊二酸要弱 ,与辅酶NAD+ 相当。同时 ,Al3+ 与α 酮戊二酸的配位能力虽然比Fe3+ ,Cu2 + 弱 ,但要比Ca2 + ,Mg2 + 强得多。
2003年12期 1454-1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丁兰,王胜天,任南琪,张寒琦,金钦汉
对用低功率微波热雾化器 (MWTN)和同轴气动雾化器 (PN)作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ICP AES)进样装置时 ,仪器的操作条件 (样品提升速率 (Ql)、载气流速 (Fc) )进行了选择和比较。在选定的条件下 ,比较了两种雾化器的分析性能。发现HCl的浓度对两种雾化器的影响不同 ,对于MWTN ,Cr、Cd、Co、Mn和La,谱线的发射强度随HCl浓度的增加而略有增加 ;而对于PN ,谱线的发射强度随HCl浓度的增加而略有降低 ;MWTN对于上述 5种元素的检出限均优于PN ,而精密度则不如后者。
2003年12期 1458-1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2003年12期 1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虞锐鹏,陶冠军,秦方,陈艳,汤坚
通过固相萃取富集微囊藻毒素 ,并采用液相色谱 电喷雾电离质谱测定水中的微囊藻毒素 RR , LR。分别在m z为 5 2 0 .4、996.3时 ,采用选择离子扫描方式 ,提高检测灵敏度。该法检出限为 0 .0 1 μg L ;线性定量范围为 0 .0 2~ 2 0 μg L。方法灵敏度高 ,实用性强 ,可为水质藻毒素风险评价和监测水处理脱毒效能 ,提供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
2003年12期 1462-1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章杰,胡秋芬,杨光宇,尹家元
合成了新试剂 5 碘 [杯 (4 )芳烃偶氮 ]氨基喹啉 (ICAQ) ,并研究了该试剂与钴显色反应条件。在弱碱性介质中 ,不加任何辅助试剂 ,ICAQ与钴发生显色反应 ,生成 1∶1稳定络合物。λmax=61 5nm ,ε=4.78× 1 0 5L·mol- 1 ·cm- 1 ;钴含量在 1 0~ 1 3 0 μg 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维生素B1 2 、茶叶、水样中微量钴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2003年12期 1465-1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唐建辉,王新明,冯艳丽,盛国英,傅家谟
利用 2 ,4 二硝基苯肼 (DNPH)涂布硅胶管采集空气中的C1 ~C1 0 羰基化合物 ,经乙腈洗脱后用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检测器 (HPLC UV)分析检测。吸附管的采集效率 >95 % ,平行样相对标准偏差 <1 0 % ;化合物的检出限在 0 .0 5~ 0 .1 5 μg m3之间 ,方法适合于室内和室外环境中低浓度的羰基化合物的测定。
2003年12期 1468-1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黄秀青2003年12期 1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齐剑英,孟建新,陈大志,冯德雄
基于金属指示剂 1 (2 吡啶偶氮 ) 2 萘酚 (PAN)对稀土离子Yb3+ 的近红外发光的敏化作用 ,建立了Yb3+ 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1 .0× 1 0 - 6 ~ 8.0× 1 0 - 6 mol L,检测下限为 1 .0× 1 0 - 6 mol L ,相对标准偏差为 3 .2 %。该方法适用于在混合稀土样品中选择性地测定Yb3+ 的含量。
2003年12期 1473-1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耿玉珍,唐峰,刘葵
将一种新近发展的多元校正方法———混合线性分析法 ,用于安痛定注射液中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巴比妥含量的同时测定。在 2 2 0~ 2 5 0nm内取 1 6个波长测量 7组标准混合溶液的吸光度矢量作为校正集 ,以最小二乘法求得系数矢量作为各组分的纯光谱 ,用混合线性分析法进行数据处理。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巴比妥的标准回收率分别为 99.0 %~ 1 0 0 .3 %、99.0 %~ 1 0 0 .8%和 98.5 %~ 1 0 1 .1 %。用于安痛定注射液中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巴比妥三组分含量的测定 ,经t检验 ,其测定结果与标准法相比 ,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2003年12期 1476-1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贵珍,丁黎华,焦庆才,丁一磊,陈雷
利用锌试剂与壳聚糖在一定酸度条件下的特异性显色反应 ,即其复合物在 465nm处吸光度与壳聚糖含量在 0~ 0 .0 4g 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6) ,基于此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的分光光度法。平均回收率为 99.68%。
2003年12期 1479-1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月成,刘永文,郭永,孟双明,常希俊,丁秉钧
研究了在硫酸介质中 ,铁 催化抗坏血酸还原 3 ,3′,5 ,5′ 四溴联苯 双 (重氮氨基偶氮苯 )(TBDPBDAA)而褪色的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 ,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表观活化能 ,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铁的新方法。方法的测定范围为 0~ 0 .0 80mg L;测定下限为 4.3× 1 0 - 1 0 g mL。用于测定发样、茶叶、面粉中的痕量铁 ,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ICP AES)对照 ,结果满意。
2003年12期 1482-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曾志,杨东晖,宋力飞,杨挺,刘乡乡,袁敏,曾和平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地黄的色谱指纹图谱。采用反相C1 8柱 (5 μm ,1 5 0mm× 4.6mm) ,流动相甲醇∶水 (V V =5∶95 ) ,检测波长为 2 80nm ,流速 1 .0mL min进行实验。根据相对保留值和相对面积值对色谱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对比研究 ,建立了控制地黄药材质量的新方法。该法为中药样品的鉴定提供了较全面的信息 ,并为HPLC在复杂组分的样品分析领域开拓了新的应用途径。
2003年12期 1485-1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述梅,易兰花,黎拒难
研究了镓 茜素氨羧络合剂 (ALC)在碳糊电极上的阳极吸附伏安行为 ,并以此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测定镓的吸附伏安法。在 0 .1 2mol LHAc NaAc 0 .2 4mol L邻苯二甲酸氢钾底液 (pH 4.5 )中 ,-0 .1 0V (vs.SCE)富集 90s(或 1 80s) ,以 2 5 0mV s扫速线性扫描至 0 .90V ,Ga3+ ALC在碳糊电极上产生灵敏的与ALC的峰电位相差近 2 3 0mV的吸附氧化峰 ,其二次导数峰电流与镓浓度在 5 .0× 1 0 - 1 0 ~ 8.0× 1 0 - 7mol 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富集 2 40s检出限达 3 .0× 1 0 - 1 0 mol L(S N =3 )。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该法用于粮食样品中镓的测定 ,结果满意。
2003年12期 1489-1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薛松,胡皆汉,张卫,虞星炬,袁权
用1 HNMR谱可定量确定繁茂膜海绵 (Hymeniacidonperleve)中分离得到的结构类似的甾醇类化合物的含量 ,这种方法是对鉴定分析组成复杂而性质很相近的天然甾醇化合物的新思路。
2003年12期 1493-1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白冬梅,杜国民,赵学明,李鑫钢,徐世民
提出了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产琥珀酸放线杆菌发酵液中有机酸的方法。在EclipseXDB C8(4 .6mmi.d .× 1 5 0mm ,5 μm)色谱柱上 ,以 0 .0 0 5mol L硫酸溶液 (pH 2 .5 )作流动相 ,流速为 1mL min ,紫外检测波长 2 1 0nm。 7min内可以把 6种混合酸标样完全分离定量。发酵液经离心后直接进样分离定量 ,其中的琥珀酸、乳酸的回收率大于 97%。经多次实验结果证明 :本方法是测定琥珀酸发酵液中各有机酸的快速、有效的定量测定方法。
2003年12期 1496-1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勇,刘玉明,夏之宁
采用毛细管电泳前沿分析 (CE FA)法 ,利用间接紫外检测方法 ,在pH为 5 .1 0 ,运行电压为 3 0kV ,缓冲溶液组成为咪唑和醋酸的条件下 ,测定了钾离子与 1 8 冠醚 6体系的相互作用参数 ,结合常数对数值lgK =3 .5 0 ;在同样条件下用峰漂移法作对照实验 ,求得体系的结合常数对数值lgK =3 .40 ,结果与前沿分析法基本一致。验证了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正确性。
2003年12期 1500-1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罗黎,江崇球,李磊
以氧氟沙星 铽 (Tb3+ )作为荧光探针 ,利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研究了氧氟沙星 铽 (Tb3+ )络合物与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脱氧核糖核酸能显著增强氧氟沙星 Tb3+ 体系的荧光 ,据此建立了脱氧核糖核酸的测定方法 ,线性范围为 5 .0× 1 0 - 6 ~ 1 .0× 1 0 - 4mol L ;检出限为 1 .7× 1 0 - 6mol L,通过人血清中DNA测定的回收率实验 ,结果令人满意。实验还表明 :氧氟沙星 Tb3+ 探针与DNA分子之间主要是沟槽式结合。
2003年12期 1504-1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贾丽萍,张爱梅
在硫酸介质中 ,以草酸为活化剂 ,痕量对苯二酚对碘酸钾氧化天青Ⅱ的褪色反应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据此建立了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对苯二酚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是 0 .0 4~ 1 .2 0mg L ,检出限为0 0 0 8mg L。方法操作简便 ,灵敏度高 ,选择性好 ,用于自来水、实验室废水和显影液中对苯二酚的测定 ,结果满意
2003年12期 1508-1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海玲
以聚合β 环糊精与茜素红的包结络合物为修饰剂 ,固体石蜡为粘合剂 ,制成化学修饰碳糊电极 ,于Al3+溶液中活化后 ,对铝产生灵敏电位响应。响应范围为 1 .0× 1 0 - 4~1 .0× 1 0 - 1 mol L;斜率为 1 7.4 pAl;时间为 3 0~80s;检出限为 7.9×1 0 - 5mol L。溶液中常见离子不干扰测定。测定了样品中的铝 ,结果符合分析要求。
2003年12期 1511-1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梁琼麟,罗国安,王义明
高效毛细管电泳以其分离效率高 ,分析速度快 ,样品和试剂用量少 ,易于实现自动化等优点 ,在核酸、蛋白质等生物样品的分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具有巨大的潜力。本文介绍了近两年来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的进展 ,特别是PCR CE、CE MS以及电泳芯片技术等方面的新发展 ,并综述了高效毛细管电泳在核酸、蛋白质分析方面的应用 ,同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3年12期 1514-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许春丽,李保新,章竹君
综述了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在微全分析系统的应用 ,并简述了各类型的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引用文献 92篇。
2003年12期 1520-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徐章润,王世立,樊晓峰,王福仁,方肇伦
报道了一种结构简单、可连续进样的小型微流控芯片分析仪的研制。顺序注射分析系统通过芯片上制作的接口将试样连续引入芯片 ,并采用自行设计的紧凑型光纤式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该仪器用于芯片毛细管电泳分离实验室合成Cy5荧光染料 ,实现了连续进样和换样。峰高RSD为 1 .9% (n=1 1 ) ,试样通量 3 5 h ;相邻试样携出 <4%。
2003年12期 1527-1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谢志海,薛科社,郎惠云,卢德华2003年12期 1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陆峰,卢伟,肖振宇,曹永兵,林培英2003年12期 15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郭玉晶,潘景浩,王慧2003年12期 1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苏界殊,陈小明,龙云飞2003年12期 1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吕金顺,郭峰2003年12期 1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利,于燕梅,杨基础2003年12期 1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