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热烈祝贺徐晓白院士八十华延

研究报告

  • 光胶做挡光层的紫外光刻掩膜用于高聚物芯片表面选择性光化学改性

    孔泳;陈恒武;云晓;郝振霞;方肇伦;

    紫外光谱研究表明,AZ正性光胶当厚度大于10μm时,在200~285nm的紫外光区几乎不透光。本研究据此研制了一种以固化后的AZ光胶做挡光层、石英玻璃做底板的紫外光刻掩膜。应用AZ光胶掩膜对聚碳酸酯(PC)表面进行以低压汞灯(主要辐射254nm紫外光)为光源的选择性光化学改性,在光照区域形成化学镀所需的催化中心后,采用化学镀技术,在PC毛细管电泳芯片上制备安培检测用的集成化金微电极。本掩膜材料简单,制作方便,无须洁净实验室和贵重的设备,成本低廉。

    2007年05期 623-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磁性微球的固定化金属亲和载体及其在蛋白质/多肽纯化中的应用

    石若冰;张志超;陈磊;万谦宏;

    采用模板法制备的单分散磁性硅胶微球,经过表面修饰偶联上亚氨基二乙酸(IDA),与过渡金属离子Cu2+螯合,制成一种新型的磁性固定化金属亲和纯化载体。用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模型进行磁性固定化金属亲和吸附蛋白的研究,结果表明,BSA在磁性亲和载体上的吸附可用Langmuir吸附方程描述,对BSA的饱和吸附量为90mg/g。将磁性亲和载体用于带有组氨酸标签的镇痛抗肿瘤多肽(analgesic-antitumorpeptide,AGAP)纯化,在未经过滤的细胞裂解液中可以将AGAP一步纯化,非特异性吸附低,操作简便,完全适用于含有组氨酸标记的重组多肽或蛋白的分离纯化。

    2007年05期 628-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固相萃取柱上衍生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烷基酚

    杨佰娟;蒋凤华;徐晓琴;陈军辉;黎先春;

    以烷基酚(APs)主要降解产物辛基酚(4-t-OP)、壬基酚(4-n-NP)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固相萃取(SPE)柱上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水中APs的分析方法。以C18柱为固相萃取柱、N,O-(三甲基硅)三氟乙酰胺(BSTFA)为硅烷化试剂,设计五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L16(45),对衍生化影响因素、衍生化溶剂、衍生化时间以及SPE主要影响因素pH值、盐度和洗脱剂进行优化;在优化条件下,方法的回收率(高于80%)和重现性(RSD低于10%)结果令人满意,4-t-OP和4-n-NP的仪器检出限分别为3.35ng/L和6.38ng/L。采用建立的方法,回收率略高于传统的SPE萃取衍生法,具有有机溶剂用量少,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的特点,适用于河水和海水中痕量烷基酚的快速测定。

    2007年05期 63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7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葡萄球菌肠毒素B基因的膜片电极支撑双层类脂膜核酸传感器的研究

    刘楠;高志贤;

    本研究用膜片电极支撑双层类脂膜(BLMs)核酸传感器,检测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基因。BLMs在膜片钳尖端形成后,传感器的检测电流大小和施加的电压成正比。通过在BLMs上固定针对SEB基因特异的直链十二烷烃链(0~273.65μg/L)修饰的单链寡核苷酸(C12-ssDNA)探针与膜片钳系统一同构建成膜片电极支撑BLMs核酸传感器。电流大小与探针的浓度呈正相关,线性回归方程I=5.49+2.94C;相关系数r=0.9962。SEB基因浓度在20~5000μg/L范围时,检测的电流信号与SEB基因浓度的自然对数呈负相关,线性回归方程I=1103.26-103.62lnC,相关系数r=0.9977;同时,核酸传感器有很好的特异性,与不产SEB的金葡菌属、其它食物中毒菌的基因组DNA和空白对照组反应无明显电信号响应。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BLMs表面微观结构、ssDNA固定于BLMs上和BLMs上杂交洗脱后的表面微观结构进行观察。本研究构建的膜片电极支撑BLMs核酸传感器为SEB基因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的方法。

    2007年05期 638-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废水中痕量挥发性烷基硫化物

    甘莉;黄玉明;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测定人工湿地废水中的痕量挥发性烷基硫化物的方法。针对废水中两种主要的挥发性烷基硫化物(二甲基硫、二甲基二硫),详细研究了萃取纤维头的种类、萃取时间、萃取温度、pH值、离子强度、样品量及解析条件对HS-SPME的影响。载气为高纯氦气,流速为1.0mL/min,色谱柱为DB-5ms毛细管柱(0.25μm,30m×0.32mm),柱温:25℃(5min)■40℃(1min)■60℃(5min);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本法测定二甲基硫及二甲基二硫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000ng/L和1~10000ng/L;检出限(3σ)分别为1.9ng/L和1.8n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回收率分别为81.0%~94.6%和84.0%~100.9%。用二乙基硫为内标物质,将本法用于人工湿地废水中主要的烷基硫化物二甲基硫和二甲基二硫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2007年05期 643-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靶细胞提取和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联用分析预测丹参中的活性成分

    董倩倩;李萍;宋越;毕志明;

    建立靶细胞提取和与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联用(HPLC-ESI/TOFMS)分析相结合进行丹参活性成分研究的方法,对丹参中可能的活性成分进行了推测。将靶细胞和丹参样品一起孵育培养,根据活性成分可以与靶细胞膜有特异性的结合或者进入靶细胞内的原理,用HPLC-MS方法对培养后细胞破碎液中的成分进行分析。从加药Raw264.7细胞和Ecv304细胞破碎液中检测到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丹酚酸D、紫草酸、迷迭香酸及丹酚酸B7种丹参中成分,在加药的HL7702细胞破碎液中检测出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及丹酚酸B4种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结果显示:细胞破碎液中检测的成分为丹参在靶细胞中有吸收的成分,本方法可用于预测中药中的活性成分。

    2007年05期 648-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一种高选择性固相萃取剂的合成及对汞(Ⅱ)的分离富集特性

    吴春来;樊静;魏娅方;

    制备了二甲酚橙键合硅胶(SGMXO)固相萃取剂,研究了它对常见重金属离子的分离富集行为,发现对水中痕量Hg2+有较好的选择性分离富集效果。系统考察了溶液的pH、过柱流速、洗脱液浓度及流速、柱始漏量及不同金属离子对Hg2+的定量回收的影响。在pH=1.0条件下,可在Cd2+、Pb2+、Cu2+、Mn2+等多种性质相近的金属离子存在时,对Hg2+进行选择性分离富集。所合成的固相萃取剂在使用50次后仍能重复出实验现象。该法用于对实际样品中Hg2+的分离富集,回收率在99%以上。

    2007年05期 653-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研究新疆小河古代样本的DNA

    谢承志;崔银秋;李春香;蔡大伟;王海晶;朱泓;周慧;

    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来检测PCR起始阶段的古DNA模板数是鉴定古DNA保存状况以及确保其真实性的有效方法之一。采用SYBRgreenI法对距今3800年左右的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5例样本线粒体DNA的3个不同长度片段(138bp、209bp和363bp)及核DNA(AMG基因)进行定量。线粒体DNA定量结果显示:小河样本古DNA扩增效率与扩增序列长度成负相关性,只有138bp的结果高于每微升150拷贝。虽然大部分小河样本的AMG基因定量结果都在30拷贝以内,仍然可以进行核DNA的STR或SNP分析。本实验首次通过定量PCR的方法,证明在同一个体中的牙齿中的DNA拷贝数要高于骨骼中的。

    2007年05期 658-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单扫描极谱法测定土壤、蔬菜、水样中痕量氟

    陈文;汪模辉;李锡坤;李东升;王以明;赵凤香;

    本文采用三电极系统,在0.08mol/L盐酸条件下,利用氟对锆(-水杨基荧光酮(SAF)-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三元络合体系的竞争抑制,用单扫描极谱法测定多样品中的痕量氟。最佳底液条件是:0.8mg/LZr(-1.4×10-4mol/L(SAF)-8.0×10-6mol/L(CTMAB)。其起始电位为-0.25V,峰电位在-0.65V(vs.SCE)左右,测氟的线性范围为40~640μg/L。检出限为2.0μg/L。本方法具有反应快、重现性好、检测灵敏、选择性好、操作方便的特点。本法适用于土壤,水样及蔬菜中微量氟的测定。用单扫描极谱法研究了氟的极谱行为,证明了该波为不可逆还原吸附波,讨论了电极反应机理。

    2007年05期 663-6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电泳/质谱技术研究鲨鱼肝铁蛋白及亚基多聚体特性

    陈平;黄河清;林庆梅;陈旭;黄慧英;

    改良鲨鱼肝铁蛋白(liver ferritin ofsphyrna zygaena,SZLF)分离技术,并结合非变性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GPAGE)制备质谱纯SZLF,以维系铁蛋白分子和它的亚基之间的作用类型,供研究铁蛋白结构与功能。实验结果表明,SZLF由分子量约为20kDa的单类型亚基组成。SZLF和它的亚基均组成不同的聚合体。聚合体类型和聚合数目与铁蛋白亚基和分离介质有关。MALDI-TO F质谱仪的激光和基质协同能有效解吸SZLF中的亚基成为准分子离子,并供质量分析,其亚基特征质谱峰m/z值分别为10889.35和22030.45,确定为带双电荷[M+2H]2+和单电荷[M+H]+的SZLF亚基分子量。SDS-PAGE和变性IEF技术研究指出,形成不同聚合态的SZLF,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高于SZLF亚基自身,难以通过MALDI-TOF质谱技术测定其亚基的结构信息。尽管SZLF由单类型亚基组成,但它能通过聚合体和自身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差异性发挥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2007年05期 667-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活性染料与蚕丝亲核基团反应性能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邵敏;邵建中;刘今强;郑今欢;

    建立了活性染料与蚕丝亲核基团反应性能的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分析方法。重点探讨了蚕丝纤维上不同亲核基团的模拟物选用、HPLC色谱条件的优化、色谱峰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选用异丙胺、对甲酚和甲醇分别模拟蚕丝丝素上的氨基、酚羟基和醇羟基,在优化的HPLC色谱条件下(安捷伦C18柱,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2mmol/L四丁基溴化胺-0.05mol/L醋酸胺溶液,流速0.9mL/min),可有效地分离活性染料、水解染料及其与模拟物的反应产物,定性定量地分析活性染料与蚕丝上不同亲核基团的键合性能;用活性染料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吸收波长作为检测波长,可直接用峰面积定量,分析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

    2007年05期 672-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脂多糖与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动力学分析

    杨帆;杨秀荣;

    脂多糖(LPS)是构成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外壁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热稳定的毒素。脂多糖与某些生物分子形成复合物,从而引发毒性反应。本研究应用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原理的生物传感技术,对脂多糖与几种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采用氨基偶联法在CM5传感片上固定生物分子,LPS溶液注射于固定的传感片上,测得脂多糖与人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壳聚糖以及溶菌酶的亲和常数kA分别为2.36×107、2.03×108、7.58×106、2.82×104L/mol,而与铁蛋白之间没有结合。

    2007年05期 67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聚合物整体柱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检测水性化妆品中的性激素

    文毅;汪颖;周炳升;徐盈;冯钰锜;

    建立了水性化妆品中睾酮、甲基睾酮和孕酮的聚合物整体柱微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检测方法。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毛细管整体柱作为萃取介质,表现出较大的萃取容量。实验优化了影响萃取效率的参数,包括萃取流速、样品溶液pH值、盐浓度以及有机相含量。样品经过磷酸盐溶液稀释和过滤后便可直接进行萃取分析。睾酮、甲基睾酮和孕酮在10~1000μg/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6;它们的检出限分别为2.3,2.8和4.6μg/L;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7.7%和7.5%。本方法已成功地应用到实际样品检测中,3种性激素的加标回收率为83%~119%。

    2007年05期 681-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压电-红外光谱-电化学联用技术研究邻氨基苯酚聚合过程及其膜的性质

    张友玉;王美玲;刘美玲;杨琴;谢青季;姚守拙;

    建立了一种现场压电传感-红外反射光谱-电化学三维联用技术,并应用该技术现场监测了聚邻氨基苯酚在金电极上的沉积过程,研究了邻氨基苯酚的电氧化和电聚合性质以及聚邻氨基苯酚聚合膜在酸性介质中的电化学性质,同步获取并讨论了聚合膜质量、离子掺杂行为和聚合膜的化学结构变化等信息。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望广泛用于多种电极表面过程研究。

    2007年05期 685-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研究简报

  • 凝血酶时间法测定家兔尿液及胆汁中r-水蛭素

    阎宇辉;王一楠;韩国柱;任洪灿;周峰;罗轶;陈晓芳;姜伟;

    建立了一种生物测定法---凝血酶时间法(TT法)以测定家兔尿液及胆汁中的r-水蛭素(r-Hirudin,rH),从而为rH的排泄动力学研究提供测定方法学。本方法依据rH的抗凝血酶活性,以logTT延长率对rH浓度构建标准曲线。家兔尿液或胆汁10μL,依次加入40μL空白兔血浆、50μL Tris-HCl缓冲液(pH7.4),以及50μL浓度为5U/mL的凝血酶溶液,由血凝仪记录凝血时间并计算凝血时间延长百分率,从标准曲线求出待测尿液及胆汁中的rH浓度。TT延长百分率(y)经对数转换与尿液或胆汁中rH浓度(x,mg/L)呈线性相关(r>0.99),线性范围0.49~2.50mg/L;检出限为0.49mg/L。高、中、低三种浓度rH尿及胆汁标准溶液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10%,方法回收率>95%,稀释回收率>91.9%,室温及-20℃保存至少8h及半月内稳定。应用上述方法测定家兔静脉注射rH后尿及胆汁药物浓度以及研究尿药排泄动力学,均表明本研究建立的TT法精密度和回收率高,结果准确可靠,符合药动学要求。

    2007年05期 691-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铁(Ⅲ)-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络合物光化学还原反应的研究

    吴小华;缪吉根;陈建荣;

    在弱酸性溶液中,Fe3+-PAR络合物可发生光化学还原反应生成Fe2+-PAR络合物。研究了溶液酸度、光强度、有机酸、PAR溶液浓度对Fe3+-PAR络合物光化学还原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作了初步探讨。在pH4.5HAc-NaAc缓冲溶液中,PAR浓度为1.8×10?4mol/L,125W高压汞灯照射15min,Fe3+-PAR络合物的光化学还原反应趋于完全。Fe2+浓度在0.12~3.2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检出限为0.025mg/L。

    2007年05期 695-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沙门氏菌全细胞的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郭爱玲;郑华英;马爱民;余功保;吕均;秦巧玲;王震;

    本研究探讨了一种新型的快速检测食源性病原菌的方法。该方法应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Py-GC-MS)对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影响总离子流色谱图条件(热裂解条件、色谱条件、质谱条件)的研究,得到了满意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沙门氏菌全细胞在裂解温度600℃,时间为10s,离子源温度220℃,电离方式为EI,电离能为60eV的条件下可得到清晰的总离子流色谱图,同时对部分裂解产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该方法快速、简便,可为研究快速鉴定致病菌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2007年05期 700-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液相色谱-脉冲安培电化学法测定硫酸卡那霉素中各组分含量

    习玲玲;朱岩;

    建立了一种用反相离子对液相色谱(LC)分离,以金电极为工作电极的脉冲安培电化学法(PAD)直接检测硫酸卡那霉素中主要组分及杂质含量的分析方法。流动相为0.033mol/L草酸、0.012mol/L七氟丁酸、105mL/L乙腈,用稀NaOH调节pH至3.4。考察了各色谱参数对分离测定的影响。实验证明,本方法不需要衍生化,可直接检测硫酸卡那霉素。与报道的其它方法相比,本方法不仅能使硫酸卡那霉素中的卡那霉素A、B得到了很好的分离,还分离出了其它一些未能确证的组分。如用质谱法等对未知组分进行确证后,对硫酸卡那霉素原料药、注射液、滴眼液及兽药等实际样品中的卡那霉素各组分进行测定。可望成为一种标准分析方法。

    2007年05期 703-7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荧光相图法研究猪胰腺α-淀粉酶在脲和盐酸胍溶液中的去折叠过程

    师江波;边六交;董发昕;

    用荧光相图法分别研究了脲和盐酸胍诱导的猪胰腺α-淀粉酶的去折叠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当脲作为变性剂时,无论变性体系中有无还原剂2-巯基乙醇存在,猪胰腺α-淀粉酶的去折叠过程均只出现一个部分折叠中间体,符合“三态模型”;当盐酸胍作为变性剂时,若变性体系中存在还原剂2-巯基乙醇,猪胰腺α-淀粉酶的去折叠过程符合“三态模型”,而若变性体系中不存在还原剂2-巯基乙醇,猪胰腺α-淀粉酶的去折叠过程会出现两个部分折叠中间态,此过程符合“四态模型”。

    2007年05期 707-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工作场所空气中乙基戊基甲酮的测定

    黄淑莲;阮小林;张子群;谢玉璇;张爱华;

    报道了空气中乙基戊基甲酮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空气样品用硅胶管采集,甲醇解吸、INNOWAX毛细管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在本法的测定条件下,乙基戊基甲酮在5~1000mg/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相关系数r=0.99987,相对标准偏差RSD<2.1%。本法检出限为1mg/L(S/N≥3);最低检出浓度为0.7mg/m3(采样体积1.5L)。用硅胶管采集空气中的乙基戊基甲酮,采样效率为99.6%~99.9%,甲醇的解吸效率为97.1%~98.2%,乙基戊基甲酮在硅胶管中最少可稳定7d。本方法可满足工作场所空气中乙基戊基甲酮的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监测。

    2007年05期 711-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柱前衍生化法分离3-羟基丁酸乙酯光学异构体

    施介华;程向炜;周亮;严巍;

    采用三氟乙酸酐柱前衍生化在β-环糊精毛细管柱(CyclodexB)上分离3-羟基丁酸乙酯光学异构体。考察了衍生化反应条件对3-羟基丁酸乙酯衍生化反应的影响,柱温对3-羟基丁酸乙酯衍生物3-(2,2,2-三氟乙酰氧基)丁酸乙酯光学异构体分离的影响。通过光学异构体分离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的计算,探讨光学异构体分离过程的驱动力。实验结果表明,当三氟乙酸酐与3-羟基丁酸乙酯的摩尔比为5∶1时,室温下反应5min,3-羟基丁酸乙酯可定量转化成3-(2,2,2-三氟乙酰氧基)丁酸乙酯;在柱温为62℃时,3-(2,2,2-三氟乙酰氧基)丁酸乙酯光学异构体的分离因子(α)和分离度(R)分别为1.02和1.26。而且,3-(2,2,2-三氟乙酰氧基)丁酸乙酯光学异构体的拆分过程主要是一个焓驱动的过程,且β-环糊精表面与3-(2,2,2-三氟乙酰氧基)丁酸乙酯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其分离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007年05期 714-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药中有机酸成分快速甲酯化方法的研究

    池玉梅;于生;许黎君;武露凌;

    以中药材猫爪草为分析对象,研究了简便快速分析中药中有机酸成分的方法。方法以10%硫酸甲醇-苯(1∶1)溶液为甲酯化试剂,利用微波辅助直接甲酯化药材,在微波功率600W、压力0.2MPa的条件下,反应1min即完成对药材中有机酸的甲酯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检出有23个色谱峰;经NIST2000标准谱库检索,识别了18种有机酸(占总峰面积的96.79%),并用对照品进行了验证。对不同来源的猫爪草药材进行分析,检出有20个共有峰,经方法学验证,符合指纹图谱的检测要求。

    2007年05期 719-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二氧化锡气体传感器快速检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张西咸;李海洋;

    论述了将SnO2气体传感器作为便携式气相色谱检测器,重点是挥发有机化合物(VOCs)检测方法的可行性研究。SnO2气体传感器的动态范围103;最小检测浓度(苯)8.12×10-4g/L、面积重现性<6%,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对SnO2气体检测器的加热电压、温度特性和快速检测指标作了基本分析和考察,最后将SnO2气体传感器和FID检测器进行了初步比较。实验表明,将其作为专用便携色谱检测器,可以基本满足快速分析应用的要求。

    2007年05期 723-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某些酚类的高温液相色谱行为

    富玉;宋瑞娟;石宏宇;龙远德;黄天宝;

    建立了高温液相色谱系统,在高温条件下,采用甲醇-水作为流动相,在Polymerx RP-1聚合物(PS-DVB)色谱柱上考察了6种酚类样品的色谱行为。实验条件:温度40~160℃,流速0.2~5.5mL/min,流动相中甲醇浓度范围40%~80%。考察了温度、流速和流动相组成对酚类样品的保留、分辨、柱效和系统压力的影响,探讨了酚类样品在聚合物柱上的热力学行为。温度升高2.35℃大约相当于流动相中甲醇浓度增加1%,可以通过改变色谱柱温度调节样品保留和改变选择性。柱温升高,降低了流动相的粘度,允许在高温条件下使用较高的流速实现快速分离。在160℃、V(甲醇)∶V(水)=40∶60,为流动相和3mL/min流速条件下,可于2.5min内实现6种酚类的完全分离。

    2007年05期 727-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酶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

    宋桂兰;任皞;贾素贞;顾艳春;田永福;

    基于血清白蛋白对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H2O2氧化邻苯二酚紫的反应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血清白蛋白的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pH4.0NaAc-HAc缓冲介质,(30±0.2)℃恒温反应10min,以430nm为测定波长,本方法测定牛血清白蛋白(BSA)线性范围为(0.4~5.0)×10-7mol/L;检出限为8.6×10-9mol/L。以稳态速率法测定了米氏常数(Km)和米氏速率(Vm),确定其抑制类型为竞争性抑制。方法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结果满意。

    2007年05期 731-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甲基异丁酮碘萃合物-水界面上的循环伏安法间接测定水溶液中氧化性金属离子

    谢少艾;贾金平;

    利用甲基异丁酮(MIBK)作为萃取剂,等体积法将水中的碘萃取到有机相中,微量进样器将20~40μL有机溶液注入玻璃微管中,使它处于界面上。利用经典的三电极系统研究该有机相在液/液界面的伏安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过程是一个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有机相中碘的含量和峰电流大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利用这一特性可以间接测定水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金属离子(如Cr2O72-、Cu2+等)的含量,检出限为10-5mol/L。

    2007年05期 735-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含羞草中新黄酮碳苷的结构鉴定

    袁珂;贾安;吕洁丽;朱建鑫;

    研究了海南含羞草(Mimosa pudica)的化学成分,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MCI-Gel CHP-20、Sephadex LH-20、RP18及硅胶等柱色谱法对海南含羞草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方法(1H-NMR、13C-NMR、1H-1HCOSY、HSQC、HMBC、ESI-MS、IR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新化合物为5,7,3′,4′-四羟基-6-C-[β-D-芹糖-(1→4)]-β-D-葡糖黄酮碳苷;另一已知化合物5,7,4′-三羟基-8-C-β-D-葡糖黄酮碳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2007年05期 739-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

    李银环;吕九如;

    研究发现,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可溶性Mn(-甲醛化学发光体系有强烈的增敏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2×10-4molMn(-3%甲醛-3mol/L磷酸),本方法测定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7~1.0×10-5mol/L,1.0×10-7~1.0×10-5mol/L和3.0×10-7~5.0×10-5mol/L;检出限分别为3×10-8mol/L,3×10-8mol/L,1×10-7mol/L;相对标准偏差(5.0×10-6mol/L氟喹诺酮类药物,n=11)分别为2.6%,1.6%和2.8%。该方法已用于诺氟沙星胶囊中诺氟沙星的含量测定。

    2007年05期 743-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分数阶微分的重叠伏安峰分离方法

    李远禄;于盛林;郑罡;

    根据特定峰信号微分的极值和过零点随着微分阶数的变化而改变,建立了峰信号的极值和过零点与其相应微分阶数的关系式。利用这些关系式建立的估计器Ⅰ和估计器Ⅱ,可以用来估计Gaussian峰、Lorentzian峰和Tsallis峰信号的特征参数,为定量分析重叠峰信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首先,利用分数阶微分器获得特定峰信号的分数阶阶微分;然后,利用估计器Ⅰ和估计器Ⅱ提取这些特征峰信号的特征参数。对于未知重叠峰信号,采用Tsallis峰作为子峰模型进行重叠峰信号分离,仿真和实测重叠峰信号分离实验表明本方法简单高效。

    2007年05期 747-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电化学发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胰腺癌中K-ras基因点突变

    朱德斌;邢达;唐亚兵;周小明;

    发展了一种可用于快速检测胰腺癌中K-ras癌基因点突变的电化学发光-聚合酶链式反应(ECL-PCR)分析方法。该法采用三联吡啶钌标记的上游引物和生物素标记的下游引物对目的片段进行PCR扩增;再采用限制性内切酶MvaI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由于野生型样品和突变型样品间存在酶切位点的变化,其中只有野生型样品能被切断;通过生物素与链霉亲和素包被的磁珠连接,将生物素标记的DNA片段收集到检测池中,进行电化学发光检测。采用该法对13例胰腺癌组织中的K-ras癌基因第12位密码子进行点突变分析,只需要10μL样品、20min孵育时间和30s采集时间,就可得出其中有12例存在点突变,点突变率为92.3%。本方法操作简便、安全、快速、灵敏,可用于检测任何一种导致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改变的基因点突变。

    2007年05期 751-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评述与进展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电化学反应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李风华;单长胜;杨贵福;牛利;

    简述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的基本原理,并综述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应用。SPR技术可以无需任何标记原位实时地检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也可用于连续监测吸附/脱附和缔合/解离过程。表面等离子共振光谱(SPRS)与电化学技术结合可用来同时表征和处理电极/溶液的界面,在电化学掺杂/去掺杂过程、吸附/脱附反应的研究、痕量物质的检测、薄膜厚度、介电常数的测定等方面的应用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007年05期 754-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孙宇;贾凌云;任军;

    生物体的生理功能主要由细胞中的蛋白质控制和调节。其中,多数蛋白质是通过与配体结合或是作为蛋白质复合物中的一部分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因此,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是理解生命活动的基础。本文对现有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进行了评述。

    2007年05期 760-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引用频次:6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仪器装置与实验技术

  • 高聚物微流控芯片镍阳模的简易加工技术

    吕春华;殷学锋;陆平;

    提出了一种简便快速制作高聚物微流控芯片镍阳模的新方法。采用抛光镍片作为电铸基底,涂覆SU-8光胶层后,光刻得到SU-8微结构。以镍基片作为阳极,用16~30A/dm2的电流密度电解刻蚀5min,清除SU-8微结构间隙底部镍片表面的氧化物,并刻蚀得到10~20μm深的凹坑,有效地提高了随后电沉积镍结构和基底镍片间结合力。利用SU-8微结构作为电铸模板,以镍基片作为阴极,电铸5h后制得了微结构倾角为83°深宽比较大的镍阳模。实现了在普通化学实验室中长寿命镍阳模的制作。用热压法制得500多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合物芯片,并成功用于DNA片段的分离。

    2007年05期 767-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532nm激光诱导荧光毛细管阵列电泳仪的研制

    刘开颖;汪俊;王辉;白吉玲;王利;

    基于共聚焦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技术,研制了一台旋转扫描高效毛细管阵列电泳装置。以波长为532nm的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作为激发光源,多根毛细管阵列采用圆形布局,微型高速直流电机带动旋转反射镜进行激光扫描,加快了数据采集的速度;采用旋转编码器实现了毛细管的定位与位置读出,并触发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荧光信号采集。以罗丹明6G和罗丹明B为分析样品,考察了16通道毛细管阵列电泳仪的基本性能。

    2007年05期 772-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琼脂糖凝胶蛋白芯片片基的制备及应用

    刘志红;何为;韩旭;许丹科;

    建立了一种制备琼脂糖凝胶修饰玻片的方法。以乙肝表面抗原为检测指标,比较了琼脂糖凝胶片基和常规的醛基片基固定抗体后的检测灵敏度,发现琼脂糖凝胶修饰后可以明显增加检测的荧光强度,并在10ng/L~100μg/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此片基同时固定了抗HBsAg和抗HBeAg抗体,并以牛血清白蛋白和生物素标记抗体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点,采用夹心式免疫反应法检测乙肝病毒的两种抗原,取得良好效果。

    2007年05期 775-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