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研究快报

  • 微流控芯片子宫

    李伟萱;梁广铁;严伟;张琼;王维;周小棉;刘大渔;

    由于体外环境对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现有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存在受精成功率低和胎儿出生后风险高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发展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人工子宫,其特色在于使用子宫内膜细胞-胚胎共培养机制,并以连续灌流方式实现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实验利用上述芯片完成了排卵、受精、着床以及胚胎发生等一系列过程。与传统方法相比,芯片方法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可以获得更高的桑椹胚率和囊胚率。已经取得的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芯片子宫有希望发展成人工辅助生殖的有力工具。

    2013年04期 v.41 467-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研究报告

  • 集成微流体驱动泵的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用于基因突变检测的研究

    张何;傅昕;朱振军;

    建立了一种基于微泵集成微流控微珠阵列芯片及三磷酸腺苷双磷酸酶(Apyrase)介导的等位基因特异性延伸的基因突变检测方法。将微流控芯片、引物修饰微珠阵列及基于毛细和蒸发作用的微流体驱动泵集成构建检测芯片,待测目标序列流过装配的微球阵列并与微球表面延伸引物杂交,在Apyrase和去除外切酶活性的Klenow DNA聚合酶协同作用下,引物3'末端碱基与目标序列包含的基因突变检测位点匹配则能够发生延伸,并将生物素化的dCTP掺入到引物的延伸序列中并固定在微球表面,链霉亲和素修饰量子点能与微球表面引物延伸序列中的生物素结合并提供荧光信号,而引物3'末端与目标序列存在单碱基不匹配则不能发生延伸。结果表明:采用这种单碱基识别技术,微泵驱动的芯片内可以检测0.2 pmol/L目标序列(信背比>3),液压驱动的芯片内能识别0.5 pmol/L目标序列,而芯片外检测只能识别0.1 nmol/L目标序列,微泵集成芯片在检测基因突变时其灵敏度较芯片外基因突变分析提高了500倍,并在0.5~30 pmol/L目标序列浓度范围内待测序列浓度与检测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测定了一个人基因组样本中多药耐药蛋白基因1(MDR1)的两个多态性位点C3435T及G2677T,结果显示该样本具有3435CT及2677TT的基因型组合,此结果与DNA测序结果一致。本方法用于基因突变分析,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及稳定性。

    2013年04期 v.41 473-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茜素/石墨烯-壳聚糖修饰玻碳电极应用于人类端粒DNA的测定

    蒋园园;王坤;许崇正;杨小弟;李卉卉;

    采用茜素(AR)掺杂石墨烯(CRG)、壳聚糖(CS)制备了AR/CRG-CS电极。该修饰电极在pH 7.4的PBS中出现了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阳极峰的峰电位为"0.573 V,阴极峰峰电位为"0.652 V。通过循环伏安法(CV)证明AR在电极上发生了两电子两质子的氧化还原可逆过程,电子传递速率Ks为1.69 s"1。基于AR与人类端粒DNA相互作用导致的AR峰电流减弱及式量电位(E0')负移的电化学信号,建立了一种灵敏简便、重现性好、稳定性好的测定人类端粒DNA的电化学方法,线性响应范围为8×10"8~1.4×10"5mol/L(R=0.9995),线性回归方程为Δi(μA)=8.4860+0.5366C(μmol/L),检出限为2×10"8mol/L(S/N=3)。

    2013年04期 v.41 481-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同时定量检测6个细胞色素P450酶探针代谢产物

    沈国林;钟玉环;原梅;庄笑梅;李桦;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建立了同时定量测定6个细胞色素P450酶(CYP)探针代谢产物的方法。用甲醇和乙腈混合溶剂沉淀肝微粒体孵育液中的蛋白,在ZORBAX-C18色谱柱(100 mm×4.6 mm,3.5μm)上,以5 mmol/L甲酸铵和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分离待测物。在串联质谱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定量检测待测物。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6个代谢产物在1.0~1000.0μg/L的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定量限为1μg/L;方法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2%;加标回收率为92.8%~104.4%;不同储存条件下样品稳定性实验的浓度偏差(RSD)小于10%。人肝微粒体活性测定的结果显示CYP1A2和CYP3A4的酶活性最强,分别为(466.1±32.1)和(694.3±11.7)pmole/(mg.min),与最低的CYP2C19酶活性分别相差27.7和41.3倍。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大量化合物CYP酶诱导和抑制评价的酶活性测定。

    2013年04期 v.41 488-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3K]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溶菌酶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中的不常见修饰及脱水反应

    王勇;李水明;何曼文;

    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分析了溶菌酶标准蛋白,在常规搜库条件下鉴定到6个独立肽段,Mascot得分420,鉴定覆盖率为54%。此外,经人工解析发现,肽段IVSDG-DGMNAWVAWR(98→112)在样品处理过程中发生了天冬酰胺脱氨化、天冬酰胺脱氨化+甲硫氨酸氧化、天冬酰胺脱氨化+甲硫氨酸氧化+色氨酸氧化等修饰,在激光解吸电离过程中发生脱水反应,脱水位点是脱氨后形成的第103位天冬氨酸。此外,还发现了部分肽段的丙酰胺化修饰。本研究表明,选择一级质谱中的极低丰度离子进行串联质谱分析和利用人工解析方法分析数据库未匹配数据,有可能发现一些特殊的蛋白质修饰,可增加数据利用度和分析结果的确定性。

    2013年04期 v.41 494-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指纹图谱检测毒蕈中4种鹅膏肽类毒素

    柳洁;丁文婕;何碧英;罗兰;黄蔷;

    建立了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UPLC-ESI-Q-TOF)的4种鹅膏肽类毒素特征信息的色谱和质谱指纹图谱和分析鉴定方法。样品用含0.1%TFA的甲醇溶液提取后,再用Oasis HLB固相柱净化,洗脱液经UPLC HSS T3色谱柱分离后,采用ESI-TOF MS和ESI-Q-TOF MS2进行测定;建立了包含毒素准分子离子准确质量数及其同位素特征,以及二级质谱特征子离子信息的指纹图谱;方法定量测定的线性范围在50~1000μg/L,相关系数在0.9974~0.9985之间;4种毒素的检出限均为10μg/L;定量限为50μg/L;加标回收率在68.2%~88.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7.2%~11.8%。对采集的20余种野生菌样品进行分析,有5种样品检测出含有毒素。本方法快速、准确、选择性好、特异性强,适用于突发毒蕈中毒事件样品中α-鹅膏毒肽、β-鹅膏毒肽、二羟鬼笔毒肽、羧基二羟鬼笔毒肽的确证分析。

    2013年04期 v.41 500-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9K]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液相色谱-串级质谱法同时检测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的22种苯二氮卓类药物

    严爱花;李贤良;郗存显;张雷;夏爽;王国民;唐柏彬;母昭德;

    建立了同时检测中成药及保健食品中22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液相色谱-串级质谱(LC-MS/MS)方法。在硼砂缓冲液(pH 11)中,样品中的苯二氮卓类药物经乙醚-二氯甲烷(8∶2,V/V)提取,浓缩至干后,用乙腈-水(2∶8,V/V)溶解残渣,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电离(ESI+),多反应监测定性和同位素标记的内标物进行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5~50.0%g/L范围内,22种苯二氮卓类药物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检出限为0.0085~0.062%g/L;定量限为0.028~0.21%g/L。添加浓度水平为1.0,2.0和5.0%g/kg时,平均回收率为58.0%~116.5%;相对标准偏差为2.4%~12.2%。

    2013年04期 v.41 509-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在线微柱富集纳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类固醇激素

    石先哲;蔡斌;黄思腾;单圆鸿;张婷婷;路鑫;许国旺;

    类固醇激素对脑功能的调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其在脑组织中极其微量而且脑组织样品量相对少,这对检测方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本研究优化了脑组织中提取类固醇激素的预处理方法,发现乙醇的提取效果最好。经过固相萃取柱进一步纯化的样品,基质干扰明显减少。采用75μm内径的C18捕集柱和分析柱,通过阀切换连接,构建了在线微柱富集纳升液相色谱分析系统,结合纳喷离子源串联质谱法实现高灵敏检测脑组织中类固醇激素。系统考察了方法的精密度、定量曲线、回收率等分析特性。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在4.5%~12.8%和8.3%~20.3%之间。除了孕酮略有离子抑制外,其它激素基质效应不明显,而且低、中、高3个浓度下的回收率基本都在60%~115%之间。不同类固醇激素的检出限差异较大,在0.02~10μg/L之间。与常规尺寸液相色谱-质谱系统相比,相同进样量下,该方法的灵敏度显著提高了57~714倍,同时流动相消耗量降低了几百倍。将本方法用于大鼠脑组织中类固醇激素的检测,检测到4种类固醇激素,分别为睾酮(Testosterone)0.47 ng/g,肾上腺酮(Corticosterone)26.2 ng/g,醛甾酮(Aldosterone)0.49 ng/g和皮质醇(Hydrocortisone)0.06 ng/g。本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样品需要量少和溶剂消耗少等优势,可用于生物组织样品中类固醇激素的测定。

    2013年04期 v.41 517-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型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法快速标靶分析氨基酸

    许柠;朱志强;杨水平;王姜;顾海巍;周振;陈焕文;

    将新型电喷雾萃取电离源(EESI)和LTQ XL质谱仪耦合,在无需样品预处理情况下,建立了多种不同极性氨基酸的快速检测方法。新型EESI源优化后,检测模式为正离子模式,电离电压为4.0 kV,离子传输管温度150℃,喷雾气压为1.0 MPa。碰撞诱导裂解(CID)实验时,母离子隔离宽度1.5,碰撞能量17%~25%。本方法单个样品测定时间小于0.5 min,对多种氨基酸的检出限为0.14~26.2μg/L,且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直接检测复杂基体尿液中的丝氨酸和精氨酸时,平均回收率为82.6%~105.6%,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2%~11.4%。本方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基体影响小,适用于大量样品快速检测。

    2013年04期 v.41 523-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型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牛奶中4种磺胺类药物残留

    彭英;何欢;孙成;张雅玲;李文超;陈泓哲;杨绍贵;

    采用原位聚合法在经修饰的不锈钢丝表面键合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材料,并以之作为固相微萃取纤维涂层,调节样品基质至pH 5,在30℃萃取50 min,在乙腈和0.1%甲酸(20∶80,V/V)中解吸12 min,同时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建立了牛奶中4种典型磺胺类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日内(n=3)和日间(n=5)精密度(RSD)分别小于6.1%和2.8%,平均加标回收率在68.2%~100.3%之间;涂层的制备重现性和实验重现性较好(RSD<5.82%,n=4),4种磺胺类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10~500μg/L,线性相关系数r>0.99,检出限在2~10μg/L之间。

    2013年04期 v.41 529-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电聚合多巴胺-透明质酸复合膜界面构建过氧化氢电化学传感器

    张林;尹华斌;骆健俊;杨培慧;蔡继业;

    在玻碳电极上,通过电聚合方式修饰聚多巴胺,基于静电作用与透明质酸形成复合膜界面,利用活性氧H2O2对透明质酸的降解作用和电化学阻抗检测技术,实现对H2O2的检测。结果表明,在0.01 mol/L PBS(pH 7.0)介质中,加入H2O2作用30~40 min,此传感器可成功用于对H2O2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10"5~4.0×10"4mol/L,检出限为2.0×10"6mol/L。此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灵敏、廉价、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等优点,建立了一种活性氧检测方法。

    2013年04期 v.41 534-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8K]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抗污染性能研究及其用于五羟色胺检测

    程寒;兰嘉峰;韦光汉;黄卫华;程介克;

    研制了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的碳纤维微电极,采用透射电镜、循环伏安、差分脉冲伏安和计时安培等方法对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和电化学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单壁碳纳米管对五羟色胺造成的电极污染有显著的减轻,在0.2 mol/L Tris-HCl(pH 7.4)溶液中采用安培法对0.1 mmol/L五羟色胺进行连续3次进样分离测定,以碳纤维微电极为检测器时,峰电流逐次显著降低,第3次检测的峰电流仅为第1次峰电流的43.4%,以单壁碳纳米管修饰碳纤维微电极为检测器时,第3次检测的峰电流为第1次峰电流的97.3%,且随着检测次数的增加,峰电流的变化更微小,基本不影响电极性能,修饰后的电极对五羟色胺的检出限从1.2×10"7mol/L提高到6.8×10"8mol/L(S/N=3)。以修饰电极为检测器组装芯片毛细管电泳系统并成功分离测定了大鼠血浆中神经递质五羟色胺,测得血浆中五羟色胺浓度为(6.96±0.24)×10"7mol/L(n=5),加标回收率在96.8%~103.9%之间。

    2013年04期 v.41 540-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导数同步荧光光谱-小波-SGA-LSSVR联用快速测定鸭蛋蛋清中新霉素残留含量

    赵进辉;袁海超;刘木华;徐将;肖海斌;

    新霉素在巯基乙醇存在的条件下与邻苯二甲醛生成的衍生物具有强荧光特性,可实现鸭蛋蛋清中新霉素残留含量的荧光测定。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分析了波长为280~390 nm光谱范围内的三维同步荧光光谱,确定检测鸭蛋蛋清中的新霉素含量的最佳波长差Δλ为110 nm;然后利用db10小波的2层分解对一阶导数同步荧光光谱进行去噪处理,并利用分段遗传算法(SGA)优选出了14个特征波长;最后应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LSSVR)建立了鸭蛋蛋清中的新霉素含量的预测模型,其模型预测集的决定系数(R2)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671和1.713。结果表明,SGA能有效提取出鸭蛋蛋清中新霉素对应的特征波长,有利于提高LSSVR模型预测精度,可实现鸭蛋蛋清中新霉素残留含量的快速测定。

    2013年04期 v.41 546-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草药中13种代表性农药多残留的分散固相净化与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

    刘晓亮;李雪生;刘绍文;赵鹏跃;周利;潘灿平;

    通过对QuEChERS(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 and Safe)方法的改良,建立了9种中草药中13种代表性农药残留分析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新鲜样品用乙腈提取,干样品用水和乙腈提取,再加入NaCl和无水MgSO4液液分离;然后,在新鲜样品提取液中加入无水MgSO4和多壁碳纳米管,在干样品提取液中加入无水MgSO4、多壁碳纳米管和N-丙基二乙胺(Primary secondary amine,PSA),进行分散固相净化。采用气相色谱分离、选择离子监测质谱进行确证和测定,内标法定量。3个添加水平(0.02~0.4 mg/kg)的平均回收率为67.9%~100.3%,相对标准偏差为0.6%~11.0%;方法定量限(LOQ)在0.004~0.03 mg/kg之间;检出限(LOD)在0.009~0.01 mg/kg之间。采用本方法检测12例市场样品,其中3例样品检测出目标农药。

    2013年04期 v.41 553-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7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磺酸化β-环糊精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中的应用

    袁瑞娟;王雄飞;詹雪艳;刘宇宏;刘晓亚;曹艳玲;

    用三氧化硫吡啶复合物将β-环糊精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得到的β-环糊精聚合物进行磺酸化,得到磺酸化的β-环糊精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1H NMR表征。将磺酸化β-环糊精聚合物作为手性添加剂,用于毛细管电泳手性药物拆分中,在区带电泳模式下,对5种药物特布他林、山莨菪碱、奥美拉唑、扑尔敏、氧氟沙星进行拆分,并考察了缓冲溶液pH值、运行电压、手性添加剂浓度、有机溶剂对手性拆分的影响。1H NMR分析结果表明:此聚合物为不均一取代的磺酸化β-环糊精;毛细管电泳结果表明,此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拆分效果,在磺酸化β-环糊精聚合物浓度为5 g/L,运行电压15 kV条件下,对特布他林、扑尔敏的分离度达到3.0以上;对于山莨菪碱的两对对映体均可实现良好拆分,分离度达到2.0以上。

    2013年04期 v.41 559-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籽粒中杀雄嗪酸残留

    朱启迪;桑青;王春平;张改生;陈征;赵新亮;马守才;王军卫;牛娜;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切换波长检测小麦籽粒中化学杂交剂SQ-1主成分杀雄嗪酸残留的方法。采用改进的QuEChERS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以8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以PSA(primary secondary amine,N-丙基乙二胺)作为分散净化剂进行分散固相萃取净化。采用Wondasil C18不锈钢柱,以甲醇-0.1%乙酸水溶液(70∶30,V/V)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切换检测波长程序:0.01~5.00 min,283 nm;5.01~6.30 min,220 nm;6.31~10.00 min,283 nm。结果表明:杀雄嗪酸在0.40~80.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在3个添加水平(1.00,8.00和60.00 mg/kg)范围内,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2.12%~93.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1%~1.9%,检出限为0.020 mg/L。

    2013年04期 v.41 565-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同时测定小鼠红细胞中S-腺苷甲硫氨酸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唐秀芳;王箭;张晓清;高茹菲;丁敏;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同时测定红细胞中S-腺苷甲硫氨酸(SAM)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的方法。采用ZORBA×Eclipse×DB-C8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含3 mmol/L庚烷磺酸钠的40 mmol/L磷酸钠缓冲溶液(pH 3.72)-甲醇(95∶5,V/V)为流动相,流速0.9 mL/min,柱温35℃,紫外检测波长设置:0~8.00 min,450 nm;8.01~16.00 min,260 nm。SAH与SAM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5~3.0 mg/L和0.50~10 mg/L,检出限分别为0.15和0.07 mg/L。方法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小于6.5%和7.4%,平均回收率为80.9%~116.2%。利用本方法对19例叶酸缺乏孕小鼠和11例健康对照孕小鼠红细胞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叶酸缺乏组SAH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SAM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2013年04期 v.41 570-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内生真菌草酸青霉的代谢产物黑麦酮酸A

    王艳红;吴晓民;朱艳萍;杨信东;李月茹;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内生真菌草酸青霉发酵液中黑麦酮酸A的方法。采用AgilentXD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确定了最佳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和水(70∶30,V/V),DAD检测器,检测波长为320 nm,流速为0.8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20μL。结果表明,在0.4~22 mg/L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6。在加标水平为0.5,5.0和15.0 mg/L时,平均回收率为86.0%~106.7%;相对标准偏差RSD<6%;检出限为0.08 mg/L,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本方法已对10批实际样品进行发酵提取和分析,RSD=4.4%,可应用于内生真菌发酵优化过程中代谢产物黑麦酮酸A的定量分析。

    2013年04期 v.41 575-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应用同步辐射X近边吸收谱法研究大气超细颗粒物中氯形态

    张博;郎春燕;马玲玲;杨国胜;龚仓;郑雷;马陈燕;赵屹东;胡天斗;徐殿斗;

    建立了X射线近边吸收光谱法(1sXANES)测定大气颗粒物中无机氯和有机氯形态及含量的分析方法及质量控制体系。在储存环能量为1.5 GeV和光子能量为2.82 keV条件下,利用束流强度在300~150 mA的同步辐射光激发分析无机氯、链烃代有机氯和芳香烃代有机氯标准样品以及≤0.2μm的大气颗粒物样品。通过对标准品谱图的拟合计算,得到该方法无机氯、链烃代有机氯和芳香烃代有机氯最低检出限,分别为5.4,8.7和1.7μg/g。对已知无机氯和有机氯浓度的试样检出率均达到或接近95%,重复测定3-氯丙酸标准品(n=6),得到本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应用本方法可以实现定量无损地测定微量样品中氯的形态和含量,对城市大气颗粒物中氯的测定发现,颗粒物中无机氯和芳香烃代有机氯含量分别为110和12 ng/m3,链烃代氯的含量低于检出限。应用本方法对北京某地区大气颗粒物中氯元素形态进行测定,确定氯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无机氯和芳香烃氯。

    2013年04期 v.41 580-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邻-硝基酚分子印迹聚合物为涂层固相萃取搅拌棒的制备及其萃取性能研究

    农舒予;林福华;陈林利;黄晓佳;袁东星;

    以邻-硝基酚为模板,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和4-乙烯基吡啶为混合单体,利用整体材料"原位"聚合技术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为涂层的固相萃取搅拌棒(MIP-SBSE)。考察了制备条件对MIP-SBSE选择吸附性能的影响,并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探讨MIP-SBSE对环境水样中邻-硝基酚及其它酚类物质的选择萃取性能。考察了样品基底中离子强度、pH值以及吸附时间和解吸时间等萃取条件对目标化合物选择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萃取条件下,MIP-SBSE对模板分子及其它酚类物质具有一定选择性能和较高的富集能力,对邻-硝基酚的线性范围为3.0~200μg/L;检出限LOD(S/N=3)为0.13μg/L;定量限LOQ(S/N=10)为0.40μg/L。在实际样品分析中,模板分子加标回收率为83.4%~120.9%;其它酚类物质的加标回收率在59.8%~129.0%之间。

    2013年04期 v.41 585-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企业消息

  • 赛默飞推出兼容UHPLC的飞克级的电化学检测器

    <正>赛默飞新推出的UltiMate 3000电化学检测器提供神经递质、药物和复杂的生物样品分析所需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并结合了UHPLC的快速和高分辨分离优势。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最新推出了UltiMateTM 3000电化学检测器,此电化学检测器可充分发挥UH-

    2013年04期 v.41 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书刊征订

  • 书刊征订

    <正>《界面膜原理与应用》界面无处不在。本书从基本原理出发,引用一些实际的体系和过程,系统介绍各种界面膜的概念、形成、状态、性质、稳定性、应用及其研究方法。着重介绍气液界面单分子膜,固液和液液界面膜,对于各种有序分子膜如LB膜、人工双层

    2013年04期 v.41 516+522+545+558+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会议消息

  • 第十三届应用化学年会组委会第一轮通知

    <正>由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办的"应用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第十三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将于2013年8月23~26日在长春召开,这是中国应用化学界学者的一次盛会。本届学术会议旨在促进应用化学的学术交流与发展。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及青年学者将汇聚一堂,报道应用化学领域的

    2013年04期 v.41 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第十四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的通知

    <正>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并受中国化学会委托,第十四届国际电分析化学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会议将于2013年8月17日至20日在长春召开。会议将特邀国际著名电分析化学家参加,会议

    2013年04期 v.41 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研究简报

  • 离子液体-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十滴水中的樟脑和桉油精

    张琳;倪美萍;蒋晔;

    建立了以离子液体(ILs)为顶空溶剂的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并用于十滴水中樟脑和桉油精的含量测定。采用1-癸基-3-甲基四氟硼酸盐([Demim][BF4])作为顶空溶剂,于恒温箱中140℃静态平衡30 min后,手动抽取顶空气体1 mL,供气相色谱仪分析。采用TM-5毛细管柱,FID检测器,程序升温。樟脑和桉油精与其它成分分离度良好,加样回收率在95.1%~98.2%范围内,RSD低于2.2%。樟脑和桉油精浓度分别在32.0~511 mg/L(r=0.9994),5.28~84.4 mg/L(r=0.999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本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无污染,结果准确,为中药制剂中高沸点挥发性成分的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新手段。

    2013年04期 v.41 590-5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双柱串联-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水中的4种胺类物质

    朱丽波;徐能斌;冯加永;钱飞中;陈钟佺;

    采用两根液相色谱柱串联的方式,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丙烯酰胺、己内酰胺、联苯胺和苯胺的方法。地表水样品经过0.2%m滤膜过滤之后即可直接进样,回收率达89.9%~111.5%;废水样品通过固相萃取(SPE)净化,回收率达80.9%~99.8%,本方法对丙烯酰胺、己内酰胺、联苯胺和苯胺的检出限分别0.5,3.0,0.2和0.1%g/L。

    2013年04期 v.41 594-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吹扫捕集二次冷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地下水中的氟利昂

    张江义;李国敏;郭伟;

    建立了吹扫捕集二次冷阱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地下水中氟利昂(一氯三氟甲烷(CFC-11),二氯二氟甲烷(CFC-12),1,1,2-三氯三氟乙烷(CFC-113))的方法。地下水中的氟利昂经吹扫捕集热解析,二次冷阱富集后再热解析后进入GC-MS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测定CFC-11,CFC-12和CFC-113的线性范围分别是9.0×10"14~3.0×10"12 mol/L,4.0×10"14~3.0×10"12 mol/L和4.0×10"17~4.0×10"14 mol/L,相关系数大于0.99,检出限分别为4.4×10"14mol/L,1.6×10"14mol/L和5.36×10"18mol/L,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5.4%~102.0%。本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中氟利昂的检测,根据分析结果可计算出地下水的表观年龄。

    2013年04期 v.41 598-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温度对线虫的砷胁迫应答的影响

    李铸衡;侯晓丽;徐镜波;王云彪;

    应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s)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不同强度砷胁迫和热影响下秀丽隐杆线虫热休克蛋白Hsp90表达。免疫印迹法通过PVDF膜对蛋白带显色,酶联免疫吸附法使用酶标仪测定蛋白光密度值;蛋白表达水平以相对值表示。冷冲击增强了线虫对砷胁迫的抗性,而高温显著降低了线虫对As的耐受性;砷胁迫下线虫Hsp90为分子量为90 kDa的应激蛋白,其具有应激响应。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法对不同浓度砷胁迫下线虫Hsp90表达的分析结果存在差异,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中低等强度胁迫下Hsp90表达具有较高灵敏度。

    2013年04期 v.41 602-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评述与进展

  • 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

    王广凤;朱艳红;陈玲;王伦;

    新型功能性纳米材料以其诸多优良性质在构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备受关注,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开发和研究开辟了一片广阔天地。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将纳米材料作为传感器界面的修饰材料、生物分子的固载基质以及信号标记物等。本文就常见的功能性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2013年04期 v.41 608-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仪器装置与实验技术

  • 基于ARM9的便携式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

    刘军山;王宁;徐征;安良坤;徐飞;严小冲;刘冲;王立鼎;

    研制了一种应用于微流控芯片的便携式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此检测器在ARM9嵌入式平台上开发,所有功能由ARM9微处理器控制完成。检测器的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信号激励、信号调理、信号采集处理及显示单元;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检测器的激励信号频率范围为0~2 MHz;电压范围为0~20 Vpp(峰峰值);检测器的外形尺寸为130 mm×102 mm×35 mm。利用此检测器测试了一种三层结构微流控芯片的检测灵敏度。该芯片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电极片(包含铜检测电极)、厚度为16μm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绝缘层和PDMS沟道片(包含微沟道)组成。溶液在蠕动泵的驱动下,从芯片的尖端进入微沟道,并在电极处得到检测。本研究对检测器的激励频率和电压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激励频率(50 kHz)和电压(20 Vpp)下,得到的KCl检出限为9.1μmol/L。

    2013年04期 v.41 616-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微机械电子系统的电化学电极阵列的研制

    赵朝辉;王力;甘先云;朱昌安;刘成桂;郑军;谢国明;

    为了克服传统电化学电极反应液需要量较大、预处理繁琐和耗时的不足,本研究通过腐蚀、键合、光刻、氧化、扩散和溅射等工艺在75 mm×25 mm光学玻片上制备了基于微机械电子系统的电化学电极阵列。该电极阵列含有16个电极单元,每个单元之间的差异性≤3.7%;电极表面Rct=28Ω,预处理时间1 min;反应液量1~50μL。用此电极阵列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对大肠杆菌特异性靶分子序列的检测,检测下限达到1×10-8mol/L。结果表明,此电化学电极阵列能满足多通道微量检测的需求,在其表面可方便地进行生物功能化修饰,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2013年04期 v.41 621-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