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评述与进展

  • 热休克蛋白90的分子伴侣调控与癌症研究进展

    翟睿;龚晓云;熊行创;江游;黄泽建;方向;

    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是在遗传上高度保守的热休克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真核生物细胞中,HSP90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伴侣,在维持细胞内蛋白质稳态方面起到关键的调节作用。HSP90的底物蛋白种类繁多,因而HSP90广泛参与诸多生命活动。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HSP90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起到重要调节作用,HSP90逐渐成为抗肿瘤生物学研究的靶点。本文综述了HSP90作为分子伴侣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与癌症的关系。

    2018年03期 v.46 301-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企业消息

  • 自动电位滴定仪的“前世”

    <正>滴定分析法的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晚期。19世纪上半叶,法国化学家Joseph Louis Gay-Lussac命名了这一化学分析方法,因此常被认为是滴定法的发明者。如今,滴定法成为最重要的化学分析技术之一,这种方法应用广、速度快、成本低且可自动化。自动电位滴定法在20世纪中期开始流行,Metrohm公司是这一领域的先锋。1949年,Metrohm迈出了自动电位滴定的第一步,推出第一台自动电位滴定仪Titriskop。这是一款为滴定用户特别设计的酸度仪。

    2018年03期 v.46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Agilent InfinityLab液相色谱纯化解决方案

    <正>全新Agilent Infinity Lab液相色谱纯化解决方案提供了从分析型到制备型纯化系统的全套产品系列。该全新解决方案包括11个模块、各种附件和软件,能够让实验室量身定制满足其需要的纯化系统。范围涵盖适用于简单常规纯化工作的超值系统,以及适用于高通量纯化实验室的全自动解决方案。安捷伦提供支持馏分触发的各种检测器,包括全新安捷伦LC/MSD或LC/MSD XT系统的质谱检测器。www.agilent.com/chem/livepreplc-cn

    2018年03期 v.46 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拒绝农残、非法添加剂,用光谱新技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正>Finder Edge系列手持式拉曼光谱仪是北京卓立汉光仪器有限公司应市场应用需求而开发出来的,该系列产品作为卓立汉光光谱家族的新成员,采用了当今最新的空间耦合光学设计、电子学设计以及融合了科学的化学计量学算法,同时基于现场快速检测的宗旨,从而保证了仪器的操作简便,性能卓越、功能强大、智能操作、维护方便、环境实用性强等特点。该仪器可应用于医药、石油、化工、环保、食品、材料、公安、国防等领域。

    2018年03期 v.46 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研究报告

  • 基于双回路技术的二维色谱在线/离线接口设计与评价

    唐涛;张维冰;张政;夏明珠;贡雪东;王风云;李彤;

    双回路技术是一套机械传动组件和流路系统,具有自动进样和馏分收集的双重功能。本研究基于双回路技术设计了一种二维液相色谱在线/离线接口,用以有效连接两种不同分离模式构建分离系统,提高系统峰容量,并对其功能进行了评价。以4种芳香族化合物为分离对象,利用设计的接口连接1套液相色谱系统,实现了进样、馏分收集、再进样纯度分析的多重操作集成;连接2套液相色谱系统,采用强阳离子交换模式对5种蛋白质样品进行初步分离,收集难分离组分,并通过再次进样到反相色谱模式的分离系统中,组分得到良好分离。进一步基于此接口连接1套强阳离子交换系统和1套微柱反相色谱系统,对牛血清白蛋白酶解产物进行在线二维分离,以1 m AU为积分阈值,共识别292个色谱峰。新型在线/离线接口可灵活实现样品微量制备、难分离组分的精细拆分和复杂样品的二维分离,为二维色谱系统的构建及分离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2018年03期 v.46 31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水凝胶纳米颗粒对溶菌酶的亲和研究

    王哲;薛敏;孟子晖;吉田田;谢腾升;

    采用沉淀聚合法,将不同配比的温敏性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电负性单体丙烯酸(Aac)、疏水性单体N-叔丁基丙烯酰胺(t BAM)和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共聚,得到一系列聚合物水凝胶纳米颗粒(NPs),改变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得到不同粒径的NPs。通过扫描电镜和动态光散射对NPs形貌和粒径进行表征,并对NPs吸附溶菌酶进行动力学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到的NPs呈圆球状、粒径均匀且分布窄。当优化单体比例为Aac 20%,t BAM 40%,NIPAm 38%,Bis 2%时,NPs吸附性能最佳;NPs粒径从386.20 nm减小至77.25 nm,其吸附性能逐渐增大。在优化的条件下制备的水凝胶纳米颗粒,对溶菌酶的吸附在5 min内可以达到平衡,吸附率可以达到68.7%,利用NPs温敏性可实现对溶菌酶的脱附,具有良好重复利用性。

    2018年03期 v.46 317-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W/O/W型双乳液滴在微通道内生成过程的研究

    刘赵淼;杜宇;逄燕;

    以双乳液滴为模板制备的新型腔室型微颗粒为物质封装提供了一个受保护的内部空间,研究三相流速对双乳液滴生成机制的影响,对合成单分散微粒及精确调控有重要指导意义。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三相同轴毛细管微通道内W/O/W型双乳液滴的生成过程,主要考察了三相流速对双乳液滴生成模式、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相流量的增加,双乳液滴的尺寸急剧减小,频率显著增加,液滴生成模式由Dripping流转换为Narrowing Jetting流,双重乳液的单分散度降低。随着中间相流量的增大,双乳液滴外径大幅增加,而内径却呈相反规律变化,液滴生成频率先增大后趋于稳定。此时液滴生成模式由Dripping流转换为Widening Jetting流;当Q2/Q1>6后,将会生成多核型双乳液滴,在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内部液核将自发相互融合。双乳液滴的内径随内相流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在外部水相流量一定条件下,双乳液滴外径与内、中相流量之和成正比,与二者之比Q1/Q2无关。通过三相流量调节实现了对生成双乳液滴的尺寸规格、核-壳比率及其所含内部腔室结构等的精确操控。

    2018年03期 v.46 324-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手性酰氯探针对于盐酸兰地洛尔及其立体异构体识别的质谱研究

    戴田行;张才煜;耿颖;何兰;

    采用质谱技术,利用手性探针酰氯对盐酸兰地洛尔及其3个立体异构体进行了区分识别研究。本研究采用了两个手性酰氯探针N-对甲苯磺酰基-L-苯丙氨酰氯(TSPC)和(-)-莰烷酰氯与盐酸兰地洛尔反应产生共价结合产物,放大了盐酸兰地洛尔与其立体异构体的结构差异。在二级串联质谱实验中,与手性酰氯探针结合的产物容易丢失羟基产生碎片离子m/z 793和672,在不同构型的产物离子所产生的丢失水分子的碎片离子的丰度具有一定差异,(-)-莰烷酰氯衍生化产物的碎片离子m/z 603由于立体结构差异,导致稳定性不同,使得不同构型的碎片离子丰度产生差异,可通过比较药物和异构体杂质在二级质谱中特征碎片离子丰度的差异,实现盐酸兰地洛尔及其立体异构体的有效区分识别。所有碎片的元素组成都经过高分辨质谱进行确证。本研究通过质谱法对于盐酸兰地洛尔及其立体异构体进行快速、简单的区分识别,为盐酸兰地洛尔立体异构体杂质的质谱分析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018年03期 v.46 332-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中的应用

    王伟;刘振邦;包宇;关怡然;牛利;张国玉;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使用超微电极作为探针,由于发生在探针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扩散过程,探针电极在快速移动过程中会对扩散过程产生影响,导致SECM图像变得不清晰。本研究采用Lo G算法与NEDI插值算法相结合的图像处理技术对获得的SECM图像进行处理,Lo G算法可以提高SECM图像的清晰度,但会导致图像中部分边缘信息丢失,利用基于边缘导向插值的NEDI算法对后续图像进行处理,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采用离子溅射方法制备了金叉指电极和金点阵电极两种基底,对金叉指电极基底、金点阵电极基底和印有指纹的ITO基底进行了SECM成像,通过对3种基底的SECM原始图像、Lo G变换后的图像和NEDI插值后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表明Lo G算法与NEDI插值算法结合在一起的图像处理技术可以明显提高SECM图像的清晰度和分辨率。

    2018年03期 v.46 342-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的研制及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张凯鹏;杨秀娟;张琳;陈缵光;

    研制了一种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电容耦合非接触电导检测器。此检测器由信号发生器、两个管状电极、接收放大器等组成。其与液相色谱的连接只需将分离柱后原有的连接管穿过检测盒的两个管状电极,简单方便,易于与其它检测器联用。对影响仪器性能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当激发频率70 k Hz、激发电压60 V、电极长度10 mm、电极间距1.5 mm时性能最优。将此检测器应用于中药鸦胆子油软胶囊的分析,在等度洗脱的条件下分离测定了鸦胆子油中的油酸和亚油酸,线性范围为5~1000μg/m L,检出限分别为2.5和1.0μg/m L,平均回收率在98.1%~101.3%之间。本方法简单、无需复杂衍生化过程、成本低、灵敏、准确,适用于荷电和极性成分的检测。

    2018年03期 v.46 348-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型双功能席夫碱荧光探针分别识别检测Zn2+和CN-

    董振明;王佳娜;张强;王煜;

    合成了一种新的席夫碱荧光探针4'-羟基-3'-((2-吡啶亚甲基亚氨基)甲基)-4-氰基联苯(HPBC),用于对Zn~(2+)和CN~-的选择性识别检测。在Et OH-H_2O(2∶3,V/V,HEPES,p H=7.4)体系中,HPBC与Zn~(2+)按摩尔比1∶1络合,使探针在468 nm处的荧光明显增强,且最大发射峰发生15 nm的蓝移,而在加入其它金属离子后不产生明显的荧光增强现象,由此可以选择性识别检测水体系中的Zn~(2+)。本方法检测Zn~(2+)的线性范围为0.4~4.0μmol/L,检出限为36.5 nmol/L,比WHO规定的饮用水中Zn~(2+)限量水平(76μmol/L)约低1000倍。向HPBC中交替加入Zn~(2+)和EDTA,探针表现出"ON-OFF-ON"模式的荧光变化,且在4次循环后,体系荧光效率损失较小,表明HPBC对Zn~(2+)的识别具有良好的可逆性。荧光成像实验表明,HPBC可用于检测活细胞中的Zn~(2+)。而在DMSO-H2O(3∶7,V/V)介质中,由于与其它阴离子尤其是F~-与AcO~-相比,CN~-具有较强的碱性及较弱的氢键结合力,因此CN~-可使探针HPBC中的酚羟基去质子化,产生强的绿色荧光,且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淡黄色。由此可以选择性识别检测水溶液中的CN~-,且不受其它阴离子的干扰。HPBC对CN~-的检出限0.575μmol/L。HPBC还可制成试纸条,通过检测试纸条颜色及紫外灯下荧光的改变,方便快捷地检测水样中的CN~-。

    2018年03期 v.46 354-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生物质多元自掺杂TiO2的超声同步合成及其表征分析

    赵林;李碧榕;陈长樑;王鑫;谢艳招;刁勇;

    采用溶胶-超声空化技术同步合成了生物质多元自掺杂TiO_2复合催化剂,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光致发光光谱(PL)等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实现了C、N、P、Cl、K等元素的同步掺杂,合成了多元共掺杂复合TiO_2;相比纯TiO_2,复合催化剂的禁带宽度窄化了0.21 e V,表面羟基与活性位点增多,光生载流子复合几率降低,结晶度提高,比表面积增大。以亚甲基蓝(MB)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复合催化剂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可见光照射下,光催化反应2 h时,复合催化剂对亚甲基蓝的降解效率最高可达98%。

    2018年03期 v.46 364-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蛋白质杂化荧光金纳米簇的制备及在汞离子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彭涛;王见一;谢三磊;姚凯;孙淑娟;曾于洋;江海洋;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稳定剂和还原剂,采用一步法合成荧光金纳米簇,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制备的荧光金纳米簇呈较规则的球形,粒径均一,约为(2.00±0.05)nm,在紫外灯下发出明显的红色荧光,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360和635 nm。Hg~(2+)可与制备的荧光金纳米簇特异性结合而使其荧光猝灭,基于此建立了"turn-off"型的荧光光谱法快速检测Hg~(2+)含量。优化了荧光金纳米簇的用量、p H值、检测体系等条件。荧光强度与Hg~(2+)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0.5~75.0μg/L范围内的线性方程为y=-26.76lgx+803.1(R2=0.9951),在75~900μg/L浓度范围内的线性方程为y=-0.27x+762.02(R2=0.9959),检出限为0.14μg/L(3σ)。在最优条件下,本方法可在3 min内完成检测。可快速、灵敏、简便地检测自来水中的Hg~(2+),自来水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6.8%~113.4%之间(n=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

    2018年03期 v.46 373-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灵敏度席夫碱镁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识别性能研究

    吴红梅;郭宇;曹建芳;陈强强;

    以对氨基苯甲酰肼为连接基团,分别通过氨基和酰肼基团引入丹磺酰氯和2-羟基-1-萘醛,制备了新型席夫碱(Schiff's base)类荧光探针TZ,实现了对镁离子(Mg~(2+))的高灵敏度识别。利用电喷雾质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研究了荧光探针TZ对Mg~(2+)的识别作用与机理。紫外光谱表明,单纯探针TZ在386.5 nm出现了萘醛的特征吸收峰;当探针TZ与Mg~(2+)结合后,在411 nm处出现新的吸收峰,等吸收点为400 nm。荧光光谱表明,探针TZ与Mg~(2+)结合后激发波长红移到400 nm,在发射波长468 nm处荧光强度增强10倍,量子产率为0.57。当向TZ中加入其它金属离子(Li~+、Na~+、K~+、Zn~(2+)、Ca~(2+)、Mn~(2+)、Cd~(2+)、Pb~(2+)、Ag~+等)时,荧光强度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TZ对Mg~(2+)具有较高的选择性。通过ESI-MS滴定和Job's plot曲线确定了TZ与Mg~(2+)的配位模式为1∶1的关系,检出限可达0.13μmol/L。

    2018年03期 v.46 379-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1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量

    刘慧慧;张华威;魏潇;董晓晓;罗晶晶;韩典峰;薛敬林;任传博;黄会;孙玉增;

    建立了水产品中1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UPLC-MS/MS)检测分析方法。鲤鱼、南美白对虾、中华绒鳌蟹、文蛤和海参的可食部分经均质制成样品,样品采用乙酸乙酯提取、MAX固相萃取柱净化,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仪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外标法定量。13种目标物在5.0~10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检出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2.0μg/kg,加标回收率在75.4%~118.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1%~14.5%。对养殖草鱼、鲤鱼、海参、南美白对虾、大菱鲆及市场购买的大闸蟹进行检测,13种目标物均未检出。对暴露于含氯吡嘧磺隆1.0 mg/L水体24、48和72 h后的中华绒鳌蟹可食组织进行检测,含量分别为6.20、12.1和16.6μg/kg。本方法稳定、可靠,对于基质复杂的水产品有良好的适应性,适用于水产品中13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同时测定。

    2018年03期 v.46 386-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用于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快速分析

    李卫峰;杨秋霞;林泽鹏;王李平;郭鹏然;

    食用油中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s,TAGs)的含量及种类快速高效的检测方法对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MALDI-FTICR-MS)技术建立了一种用于食用油中TAG的直接快速定性分析方法。采用2,5-二羟基苯甲酸(DHB)的丙酮溶液作为基质,二氯甲烷作为食用油的溶剂,在激光能量为15%、频率为100 Hz、辐照次数为100 Shots条件下可以获得重复稳定的信号(RSD<9%)。利用一级质谱和二级质谱对食用油中TAG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分析。在置信度为95%的条件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可对34种食用油进行很好的分类。利用本方法可以直接识别出橄榄油中掺杂5%的菜籽油,表明本方法可以用于食用油样品的快速筛查分析。

    2018年03期 v.46 393-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2K]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呼出气体活体质谱分析揭示中医推拿引起的代谢反应

    朱腾高;韩京;舒俊文;柯牡芳;王丹;刘文杰;林年香;陈焕文;

    采用电喷雾萃取电离质谱(EESI-MS)技术,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对经过临床中医诊断为肝胆火旺、心脾阳虚和寒湿厚重等不同健康状态的4名志愿者接受推拿前后的呼出气体样品在m/z 50~1000质量范围内的指纹谱图进行了直接分析。通过高分辨质谱确认了接受推拿前后发生显著变化的代谢物(如肾上腺素(m/z 184.0889)、3-(3-羟基苯基)丙酸(m/z 167.0615)和L-色氨酸(m/z 205.0933)等)的结构。此外,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使健康状态不同的志愿者接受中医推拿前后呼出气体的指纹谱图得到明显区分,说明中医推拿能显著地改变志愿者的新陈代谢过程。呼出气体的直接质谱分析将是实时跟踪中医推拿引起的代谢变化的有效途径。

    2018年03期 v.46 400-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超高分辨质谱成像技术的大鼠肾脏组织中多种类代谢物的分布研究

    王中华;何秉淑;孙成龙;宋肖炜;贺玖明;张瑞萍;再帕尔·阿不力孜;

    质谱成像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型分子成像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研究采用敞开式的空气动力辅助离子化-高分辨质谱技术,建立了大鼠肾脏组织中内源性代谢物的质谱成像分析方法(AFAI-MSI)。大鼠肾脏组织经冷冻处理后制备冷冻组织切片,以乙腈-异丙醇-水(4∶4∶2,V/V)为喷雾溶剂,流速为5μL/min,喷雾气(N_2)压力为0.6 MPa,空气辅助气流速为45 L/min,质谱扫描范围为70~1000 Da,质量分辨率为70000。采用正离子检测模式的AFAI-MSI方法对大鼠肾脏组织切片进行了成像分析,结果发现有机胺、糖、神经递质、维生素、多肽、有机酸、甘油磷脂、鞘脂、甘油脂、固醇酯等38种不同类型、其含量差异达4个数量级的内源性代谢物,并观察到这些代谢物在肾脏中呈组织特异性分布,直观地呈现了与肾脏渗透压梯度形成有关的胆碱、乙酰胆碱、甜菜碱、磷酸胆碱和甘油磷酸胆碱等多种小分子代谢物的皮质-髓质轴向分布特征。上述结果表明,基于超高分辨质谱的AFAI-MSI分析方法无需样品预处理,灵敏度高,代谢物覆盖范围宽,可同时获取多种小分子代谢物的结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信息,有望为肾脏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原位表征和代谢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分析方法。

    2018年03期 v.46 406-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上转换荧光标记的氯噻啉免疫层析方法研究

    华修德;尤红杰;杨家川;施海燕;王鸣华;

    利用氯噻啉单克隆抗体标记的Na YF4:Yb,Er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UCNPs)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氯噻啉上转换荧光免疫层析(Upconversion immunochromatographic assay,UICA)方法。将氨基功能化的UCNPs与氯噻啉单克隆抗体偶联制备UICA试纸条,使用外接980 nm激光光源的荧光分光光度计实现对氯噻啉的定量检测。在优化的UICA工作条件下,通过交叉反应(Crossreactivity,CR)、添加回收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实验评价了UICA的敏感性、特异性、精确性和准确性。在最优条件(p H 8.0、0.3 mol/L Na Cl、2.5%甲醇、0.2%PEG2000)下,UICA可在25 min内完成对氯噻啉的检测,其抑制中浓度(Half-max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IC_(50))为97.37 ng/m L,检出限(IC_(10))为26.30 ng/m L,线性范围(IC_(10)~IC_(90))为26.30~363.08 ng/m L。除吡虫啉外,UICA对其它氯噻啉结构类似物无交叉反应。在田水、土壤、梨、桃、小麦、黄瓜、番茄、大米等基质中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1.8%~97.2%,相对标准偏差为0.7%~10.7%。UICA对田水和梨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与HPLC的检测结果相符。

    2018年03期 v.46 413-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电化学方法研究猪粪堆肥过程溶解性有机物电子转移能力演变规律

    唐朱睿;黄彩红;檀文炳;何小松;张慧;李丹;席北斗;

    堆肥水溶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是堆肥有机质中最活跃的部分,而具有氧化还原能力的官能团使得DOM能够作为电子穿梭体促进微生物与电子受体间的电子传递。本研究提取了8个不同阶段堆肥样品的DOM,利用电化学方法,以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胺)二铵盐(ABTS)和敌草快农药(DQ)作为介导剂,工作电压设为0.61 V/~-0.49 V,分别测定电子供给能力(Electron donating capacity,EDC)和电子接受能力(Electron accepting capacity,EAC)。同时结合三维荧光光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阐明DOM结构组分变化,并探讨其变化对电子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DOM的EDC从堆肥1 d的16.850μmol e~-/(g C)增加至43 d的22.077μmol e~-/(g C),EAC从堆肥1 d的1.866μmol e~-/(g C)降至43 d的1.779μmol e~-/(g C)。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类腐殖质组分含量逐渐增多,类蛋白组分逐渐减少,表明堆肥过程类腐殖质组分的形成对DOM的ETC起重要的贡献作用。红外光谱显示堆肥过程中DOM含量较高的羟基和羧基变化不显著,对电子转移能力无明显贡献。元素分析结果表明,DOM中氧元素含量随着堆肥进行而增加,含硫基团是电子转移能力的贡献基团。

    2018年03期 v.46 42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钯水凝胶的电化学传感器选择性检测水合肼

    柴瑞涛;刘雨腾;张国;朱维晃;陈宇云;冯建军;柴守宁;

    以β-环糊精为保护剂,氯化亚钯为前驱体,采用分子自组装的方式合成钯水凝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滴涂法将其修饰到金电极表面,采用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了表征。结果表明,此传感器对水合肼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效果,可有效消除K~+、Na~+、Mg~(2+)、NH_4~+、Ni~(2+)、Mn~(2+)和Cl~-、NO_3~-、SO_4~(2-)、PO_4~(3-)、HCOO~-(草酸根)、C_6H_5O_7~(3-)(柠檬酸根)等物质的干扰。在优化的条件下,氧化峰电流与水合肼的浓度在25~95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6μmol/L(S/N=3)。此传感器具有制作简单、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等优点,可应用于实际水样中水合肼的检测。

    2018年03期 v.46 432-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MnO2纳米线-还原石墨烯复合修饰电极的多巴胺电化学检测

    贺全国;梁静;李广利;邓培红;刘军;刘晓鹏;

    通过电化学还原法制备MnO_2纳米线/还原石墨烯复合修饰电极(MnO_2-RGO/GCE),用于多巴胺(DA)的检测。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不同的修饰电极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优化了电化学还原条件和测定DA实验条件。此外,还研究DA在裸电极及RGO或MnO_2-RGO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响应。MnO_2-RGO/GCE复合修饰电极实现AA、DA和UA氧化峰的有效分离,AA-DA和DA-UA的氧化峰电位差分别为268和128 m V。检测DA的线性范围为0.06~1.0μmol/L和1.0~80μmol/L,检出限为1.0 nmol/L(S/N=3)。制备的MnO_2-RGO/GCE成功用于人血清样品的多巴胺含量分析。

    2018年03期 v.46 438-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银纳米线柔性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方法测定水中微量铜离子

    杨海波;周文慧;甄雪;马龙飞;申贵隽;孙晶;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为柔性基底材料、银纳米线为导电层,制备了一种银纳米线柔性电极。此柔性电极具有良好的拉伸性和弯折性,可方便地改变电极的形状和大小。以其为工作电极,建立了方波溶出伏安法检测水中Cu~(2+)的方法。自制银纳米线柔性电极的微观表面均匀,平均电阻为1.03Ω,电化学性质优于商品金电极及商品银电极。考察了Bi3+浓度、支持电解质溶液及p H值、富集电位和富集时间对Cu~(2+)方波溶出伏安曲线峰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i3+浓度为0.5 mg/L、0.1 mol/L酒石酸-酒石酸钠缓冲溶液(p H 4.8)为支持电解质、富集电位为0.6 V、富集时间为600 s的条件下,在-0.3~0.3 V范围内,Cu~(2+)的方波溶出伏安曲线峰形最尖锐,峰电流最高,检测最灵敏。在优化条件下,Cu~(2+)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10~0.001 mg/L,检出限为9.27×10~(-5)mg/L。本方法检测Cu~(2+)速度快、灵敏度高、检测范围宽,可满足水样中Cu~(2+)的检测要求,同时为利用本方法检测水中的其它金属离子提供了参考和依据。自制银纳米线柔性电极具有良好的柔韧性以及生物相容性,在一些特殊场合的检测或即时检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2018年03期 v.46 446-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水产品中11种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

    黄原飞;娄晓祎;周哲;汪洋;孔聪;黄冬梅;蔡友琼;于慧娟;

    建立了水产品中巴龙霉素、壮观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潮霉素B、安普霉素、链霉素、双氢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和新霉素共11种氨基糖苷类药物(AGs)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磷酸盐缓冲液提取,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固相萃取柱净化,Obelisc R色谱柱分离,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测定。方法检出限(LOD,S/N≥3)为1.0~10.0μg/kg,定量限(LOQ,S/N≥10)为2.0~20.0μg/kg。11种AGs在1.0~100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4),在水产品中加标回收率为78.4%~109.6%,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3%~14.9%。本方法灵敏度高,且可实现11种AGs同时检测。

    2018年03期 v.46 454-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书刊征订

  • 《分析化学手册》(第三版)书目

    <正>~~

    2018年03期 v.46 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药化学全合成路线手册》

    <正>杨军、郭俐聪、郑学家编著本书归纳综述了新药的化学合成路线。覆盖范围为近5年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新分子实体药共109个。针对每一个药物给出了药物简介,药物化学结构,产品上市信息,药品专利保护和市场独占权保护信息,化学全合成路线和参考文献等。合成路线大多是目前制药工业中正在使用的化学合成工艺,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学术价值。对参与反应的起始原料、中间体、反应产物都有详细的化学结构。每一步化学合成反应都有重要的化学试剂、催化剂、所使用的溶剂、合成反

    2018年03期 v.46 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核磁共振二维谱》

    <正>赵天增、秦海林、张海艳、屈凌波编著本书对核磁共振二维谱基础知识进行了较系统论述,对许多核磁共振二维脉冲序列的原理用磁化强度矢量模型作了简单的解释和说明,重点是各种核磁共振二维谱的解析和应用。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核磁共振二维谱基础,第二部分为核磁共振二维谱应用举例。第二部分共收集整理了100个具体的例子,逐一讲解分析思路及至最终的结构确定,其中,合成有机化合物例子30个,包括各种特色化合物、结构异构体、顺反异构体、构象异构体等;天然有机化合物例

    2018年03期 v.46 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